南北山绿化工程墨竹工卡县段技术员(右)指导养护员修剪苗木。
南北山绿化工程墨竹工卡县段11号片区无人机在运送苗木。
南北山绿化工程墨竹工卡县段1号片区养护员给苗木浇水。
南北山绿化工程墨竹工卡县段2号片区建设现场。图/文 记者 格桑伦珠 卢文静
晨曦破晓,金色阳光穿透云层,为墨竹工卡县群山披上薄纱。记者沿蜿蜒山路驱车前行,车轮碾碎碎石的脆响与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奏响高原生态建设交响乐。曾经荒芜的山坡,如今绿意盎然。南北山绿化工程墨竹工卡县段的竣工,为这片土地翻开崭新篇章。
“欢迎来到南北山绿化工程现场!”指挥部工作人员顿珠迎面走来,热情洋溢地说。他翻开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的记录映入眼帘:“截至目前,我们已栽植161万余株苗木,种植穴和网围栏等基础工程全部完工。”顺着他的指引望去,银灰色的网围栏在晨光中闪烁,如钢铁长城般蜿蜒于群山。
踏入11号片区,清新草木香扑面而来。片区负责人马师傅头戴草帽,正带领工人们忙碌。他擦了擦额头汗水,介绍说:“11号片区共设计栽植54400株苗木,涵盖云杉、油松、白皮松等多个品种。”极目远眺,新栽树苗整齐排列,嫩绿枝叶随风轻摇,尽显生机。工人们分工协作:有的修整蓄水坑,有的进行磨芽作业,还有的清理枯枝落叶。两架标有“智能运输”的无人机精准吊运云杉苗,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马师傅告诉记者:“我们严把苗木质量关,创新采用无人机运输,避免传统运输对植被的破坏,保证土球完整性。”他蹲下示范种植流程:“遵循‘三埋两踩’规范,栽后即刻浇灌定根水。养护阶段,我们每日巡查,悉心呵护树苗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
工程配套设施令人印象深刻。47万余米网围栏如忠诚卫士守护新生绿色;近千米输水管道织就“生命之网”;19000多立方米客土改良贫瘠土壤;71座高位水池和18座泵站日夜运转,滋养幼苗。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镇支墩如工程脊梁,稳固支撑输水管道。目前11个片区镇支墩建设完工,8座管护房投用,3座正在建设中。”
在2号片区,一支特殊养护队伍映入眼帘。十几位藏族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修剪枝条,掌握技术后将成为专业管护人员。村民的动作略显生疏,但专注的神情流露出对树苗的珍视。
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有可观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吸纳3541人次墨竹籍群众参与建设。从挖穴栽苗到日常养护,当地群众成为生态建设主力军。达瓦次仁感慨:“在家门口就业,每日收入200多元,还能参与家乡绿化,内心踏实又满足。”
俯瞰这片土地,曾经的裸露山体被葱郁的植被覆盖,新树苗整齐排列,灌溉系统有序运转,管护人员穿梭其间。这壮观绿色画卷,凝聚了无数建设者心血。
随着工程转入养护阶段,这片绿色屏障将持续成长,守护高原碧水蓝天,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成为造福子孙的绿色财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态文明新时代已然来临,高原新绿拔节生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持续书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