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下降,蔬菜市场需求量增大。连日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净土产业园区加紧采收、装运蔬菜,发往各大商超及农贸市场,丰富市民冬季“菜篮子”。“智慧大棚优化了蔬菜的生长环境,使得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很多反季节蔬菜都能在大棚里成功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拉萨冬季蔬菜的供应稳定。”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净土产业园区负责人旦增曲扎说。
生产平稳有序
冬季大棚蔬菜长势喜人
12月的拉萨冬意渐浓,园区连片的温室大棚,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宛如一个个孕育希望的“菜篮子”,丰富冬日市场供应。走进蔬菜大棚,棚内暖意融融、绿意盎然,黄瓜、西红柿、青椒等各类蔬菜均已进入成熟期,长势十分喜人。眼下,正是大棚青椒采摘期,一垄垄、一株株青椒挂满枝头,工作人员三五成群忙着采摘,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采摘青椒要向上折,这样才不会损伤植株。”在旦增曲扎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很快完成了采摘工作,经过打包、称重后,37袋青椒被整齐地摆放在一起,等待着装车发货。
旦增曲扎介绍,近两年,园区引进了排灌水系统、倒挂喷及相应的蔬菜生产设施,同时还引进了各类蔬菜优良品种及高效安全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应用,大大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目前,我们这片区域一共有800多个大棚,种植了辣椒、黄瓜、菜瓜、西红柿、上海青等20多个品种的蔬菜,收获的蔬菜除了直接供给一些单位和学校外,大多数都被运到了拉萨的蔬菜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商销往全区各市地。”旦增曲扎说,“我们大棚种植的莲花白成熟周期在3个月到4个月,辣椒从种植到上市的时间差不多需要6个月。从产量上来说,目前1亩地的西红柿每茬产量在7吨左右,辣椒和土豆产量就更多了。我们在筛检蔬菜时都很严格,次品蔬菜都会直接剔除,送到市场的都是经过挑选的优品。”
装上“智慧脑”
科技助力大棚精细化管理
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园区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光照、通风等,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蔬菜生长在最佳的环境中。走进另一座温室大棚,记者发现这里和其他大棚有所区别,种植的西红柿采用无土栽培,还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可以检测、控制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确保满足西红柿生长的要求。此外,大棚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调节营养液的配比和供应量,实现精准灌溉,大大提高了作物的吸收效率,使得西红柿的生长更加健康,果实更加饱满。
“这是我们研究院在拉萨的试验项目,这个大棚里种植了很多不同品种的西红柿,通过研究对比了解它们的长势和产量。从目前的生长情况来说,整个大棚的西红柿的长势很好,预计产量也不会差。”西南大学产业研究院现场技术指导王亚明告诉记者,“如果后期试验成功,我们计划在园区推广,将这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应用到更多的大棚中,进一步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西藏和其他省市的气候环境不同,种植蔬菜尤其要讲究因地制宜。旦增曲扎告诉记者,以前到了冬天,拉萨本地的蔬菜产量就会下降,而且很多喜温的蔬菜也无法种植,冬季部分蔬菜只能依靠外地供应。“我作为科技特派员,每年都会参加很多技术培训,学习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再带回园区传授给工作人员,大家共同努力,用科技的手段提高蔬菜的产量。”旦增曲扎笑着说,“现在,通过建设智能化大棚,突破了气候等自然因素限制,提升了蔬菜生产能力,保障了冬季蔬菜的供应。虽然已经进入12月,气温已经很低了,但我们的大棚里还能种出西瓜呢。”
严把蔬菜检测关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种植辣椒的大棚里,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不少辣椒植株的嫩叶、嫩茎上有一些蚜虫。旦增曲扎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坚持走绿色无公害蔬菜道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确保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我们会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确保蔬菜安全无害,让市民都能吃得放心。”旦增曲扎说。
与此同时,园区还建立了严格的检测制度,对所有出棚蔬菜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室内,检测员索朗曲吉正在为即将上市的蔬菜进行检测,只见她按操作要求,对采集回来的蔬菜分类进行提取、浓缩、定容、仪器分析等步骤检测,确保上市的每一批蔬菜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我们主要进行的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确保蔬菜中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索朗曲吉说,“所有蔬菜上市前,我们都会进行严格检测,平时拉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也会对蔬菜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就会立即进行处理。目前我们园区没有出现过超标和不合格现象。”
行走在园区里,一座座大棚整齐划一,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些大棚不仅承载着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的美好愿景,也见证了西藏蔬菜产业从传统向现代、从低效向高效的转变。如今,冬日的大棚内,一茬茬绿色蔬菜茁壮生长,不仅提供了新鲜、健康的食材,也让市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记者手记】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
近年来,西藏把蔬菜稳产保供作为稳市场、平物价、稳民心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各市地通过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解决蔬菜种植、运输等问题,蔬菜生产与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为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由2012年的35.61万亩提高到2023年的43.04万亩,增长20%;蔬菜产量由2012年的65.59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88.39万吨,增长34%;蔬菜人均占有量由2012年的213公斤,提高到2023年的241公斤。目前,西藏蔬菜生产规模、自给水平、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菜篮子”越来越满当,大家吃上了物美价廉的“放心菜”“安心菜”,“小菜篮”装满了群众的“大幸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