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通过数据监控平台实时分析能量遥测数据。
技术人员对电池仓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进行检查。李庆玲 摄
隆冬时节的下午,正是戈壁滩上太阳光照最强烈的时候,行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光伏产业园区内,置身于绵延几十公里的蓝色光伏光热海洋,仿佛能够听到这里光电在转换发出的嗡嗡声。1月15日,记者走进华电(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海西公司”)展煌储能电站,目之所及是310座电池舱和56座变流升压一体舱,它们好似码头上的一个个集装箱,整齐排列在荒滩上,场面壮观。
坐拥无限“风光”的海西是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主阵地之一,截至2024年11月,海西州清洁能源建成并网装机达1939万千瓦,其中光伏、光热、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的44%。伴随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海西把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不断发展壮大储能产业,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
“展煌储能电站是华电青海德令哈100万千瓦光储及3兆瓦制氢项目的关键配套,也是目前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共享储能电站。电站坐落在高寒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中,却以户外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和先进的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为核心,构建了目前国内一次性投产的最大电化学储能系统。”华电海西公司德令哈片区副主任温吉祥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展煌储能电站总建设规模达到270MW,配套容量为1080MWh,覆盖8个储能区域,包含56个储能单元,预计年发电量将高达3亿千瓦时,已于2024年7月底建成投用。
在电站运行的中控室,温吉祥向记者普及了什么是“共享储能电站”。“共享储能电站是指通过电网进行统一协调,将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储能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提高储能资源利用效率的新型电站。它就像一个调节电力负荷的‘超级充电宝’,既能充电,也能放电,具有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和充放自如等功能特点。”温吉祥说展煌储能共享电站的投用,不仅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白天充电、晚上放电,实现“毫秒级”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
在中控室,记者看到大屏上实时显示电能存储百分比数据,4名技术人员正通过数据监控平台,实时分析能量遥测数据,翻查51个储能单元的运行数据,查看有无告警信息。
“储能EMS系统显示,截至16:33分,SOC充电量已达到94.55%。左下角显示功率曲线,上面能看到两条‘U’形曲线,从开口向上的这一条我们能够看出,电站从昨晚19点开始放电,凌晨1点多放电完成;开口向下的这一条则表示今天11时开始充电,目前还在充电,已接近满充。”温吉祥介绍说,中控室是展煌储能电站运行的“智慧大脑”,所有储能系统的监控数据、电网调度信息、交流设备及环境监控等,都在各系统一目了然。
展煌储能电站点检长靳占林告诉记者,确保“超级充电宝”安全稳定运行除了通过数据监控分析,还要按部就班做好电站每日巡检工作。每天,值班技术人员都需带着红外测温仪,穿梭在储能电站里进行日常巡检,不仅需要仔细听电池舱、变压器等设备的声音是否正常,还要观察温度的变化,填写好工作日志和巡视记录等。
“超级充电宝”不仅让用电更“稳当”,也更安心。“春节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电,把所有的检查项目检查完、检查到位,确保设备缺陷全部消除,保证设备能及时可靠投用,多充多放,为电网提供能源的支撑,保证大家春节用电可靠性。”靳占林说。
除了调节电网平衡、保障绿电上网,展煌储能电站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它还为华电海西公司增添了一条新的产业路径——绿电制氢。在电站的西侧,是华电德令哈PEM电解水制氢项目基地,这里生产出了青海第一批纯度为99.999%的绿氢。
氢能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探索方向,被称为“绿色石油”,如今已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之一。温吉祥介绍,“在稳定的绿电支撑下,我们采用国内首创单堆MW级3.0兆帕PEM电解水制氢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个高海拔、高寒地区PEM电解水制氢商业化应用项目,实现了PEM制氢设备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装置及系统集成的工程化应用。项目2024年4月6日顺利通过72小时连续试运行,5月顺利通过国内外权威检测认证机构第三方独立测试,8月12日项目圆满完成充装系统首次充氢任务实现商业投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