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阿里狮泉河镇森格社区民族团结纪事:“家事”里的小温情

发布时间: 2025-10-21 09:02:00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秋日阿里,凉意袭人的微风轻拂过狮泉河畔。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已悄然换上新装,一层薄薄的初雪像顶洁白的“帽子”,轻轻盖在山巅,在澄澈蓝天映衬下,安静又肃穆。

  走进狮泉河镇森格社区,风里的凉意仿佛都淡了些。这里是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汉、藏、维吾尔、回、蒙古等11个民族的居民住在一起,那些暖人心的故事,藏在院落的炊烟里、邻里的笑语中。

  “在这里,民族团结从不是空话,是帮人搭把手的温暖,是把群众事放心上的实在。”驻森格社区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孟兆东的话,说透了这里的温情。

  作为新入驻的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队长,孟兆东今年5月刚到社区。放下行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认亲戚”。在百日调研活动中,他和队员走遍9个网格,敲开1914户家门,把3732位居民的名字、家里的难处,一条一条地记在本子上,也刻进心里。

  这份将群众放在心上的态度,很快在一件急事上得到了印证。今年7月,连绵的雨季让64岁的居民旦增家里经历了一场关乎生计的“水患”。家住城郊的旦增,在院里修了羊圈,日常在周边牧场忙活。那阵子的暴雨来得突然,雨水顺着低洼的地势往院里灌,很快就淹了羊圈,水位直逼房屋。

  “我当时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拨通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旦增回忆。

  没过多久,孟兆东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冒着雨水踩着稀泥来到旦增家。大家分工清理积水、搬石筑堤,雨水混着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衣裤全裹着泥,可谁也没停下。

  积水很快排净了,羊圈保住了。旦增攥着大家泥乎乎的手,反复说着“突吉切、突吉切”。孟兆东后来想起那一刻,总说:“看到老人放下心来的样子,浑身的疲惫都散了,再苦都值。”

  这样的温暖事例还有很多。“各族乡亲就像糌粑和酥油,拌在一起才香,心贴在一起才暖。”孟兆东这么说,也这么做。社区里的其他工作人员,也把这份温暖接了过来。

  对于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次成拉姆,驻村工作队员主动结对帮扶,每周固定时间上门清扫、陪伴,察觉老人鞋破了便默默买来新鞋,用细微的关怀温暖老人的晚年;对于依靠低保生活的残疾人许锦弟,社区一次次奔走协调,为他争取到残疾人专用电动车和轮椅等辅助器具,还时常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帮他撑起生活的底气。

  社区为群众办的暖心事远不止这些。帮老人跑腿办社保、联系医院进社区义诊、一件件落实群众的“微心愿”……这些事不大,却像狮泉河畔的暖阳,一点点焐热了每位居民的心。在森格社区,民族团结就是这样,藏在每一次伸手、每一声问候里,暖得扎实,也长久。

(责编: 李雅妮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