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打通“最后一公里”:山南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破解偏远地区快递进村难题

发布时间: 2025-10-23 21:4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山南全市577个行政村、90个寺管会、467所学校、26家驻地央企国企、所有驻地部队实现寄递服务全覆盖,成功打通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提前1年完成《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10月23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山南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赵振宇

  以“小切口”破解“大难题”。长期以来,山南市内8家民营快递品牌服务范围仅覆盖至县城及部分沿江乡镇,多数偏散远乡镇村居寄递服务缺失,群众寄取快递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高昂。山南市坚持问题导向,全域统筹、系统布局,制定印发《山南市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综合改革工作协调机制,健全“622考评工作机制”,科学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资金保障模式,累计投入1402万元,实现快递品牌、三级站点、下乡进村“三个全覆盖”,让广大群众寄取快递省心、省时、省钱、省力。  

  以“小体系”支撑“大格局”。山南已全面构建起以“邮快合作+客货邮融合+低空物流”为特色的“山南模式”。今年以来,山南全市“进村”快件邮件总量达295.87万件,同比增长163.08%,这一数据成为山南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高效运转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以“邮快合作”实现兜底保障。整合邮政、中通、圆通等快递企业入驻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依托邮政寄递网络优势,通过邮政信息化分拨中心“二次收寄、面单共享、再次分拣、邮路编排、沿途投递、代投代收”标准化操作,确保各类快递下乡进村、直达站点。今年以来,累计有146.39万件快递通过“邮快合作”模式送达群众手中。以“客货邮融合”完善服务网络。统筹城乡公交路网资源,以重点部位为“珠”、四好农村路为“线”、农村公交为“针”、最优行驶路线+综合服务站为“网”,穿针引线、串珠成链、织链成网,精心打造客货邮融合示范线路25条,通过客货邮融合模式累计配送快递8.4万余件,有效破解了农牧民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以“低空物流”拓展服务范围。积极探索“智慧物流”,开展“低空+物流”模式创新,以科技赋能推动邮路提效,针对地处偏远、通行不便的边境村,开展无人机投递邮件快件服务测试,无人机投递邮件快件成功试飞,确保寄递服务“不落一村、不丢一户”,用实际行动践行民生承诺。 


图为山南市针对地处偏远、通行不便的边境村,开展无人机投递邮件快件

  以“小站点”撬动“大幸福”。山南市全面实施“一村一站”工程,推动城乡寄递服务均等化,保障广大农牧民群众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优质寄递服务。寄递服务“便捷化”。积极推进综合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费用标准“码上查”,群众足不出村、在线下单“码上寄”,在促进快递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服务质量、经营秩序有效提升,真正实现便民利民又惠民。“九有”标准“规范化”。按照“有固定场地、有统一招牌、有管理人员、有必要设备、有安防监控、有充电设施、有垃圾回收、有完善制度、有登记备案”等“九有”标准建设村级服务站701个,成功打造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区样板。站点功能“多元化”。整合农特产品代购代销中心、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中心,深化“三中心+一站点”体系,打造“一站多能”式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91个,站点直播带货、免费充电、健康监测等功能一应俱全,“一点多能、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服务综合体成效日益巩固凸显。 


图为山南市打造的“一站多能”式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站点正在开展直播带货

  以“小流通”畅通“大循环”。山南市依托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畜禽加工企业,建成冷链库和生活必需品储备仓库25个,商品流通时间大幅缩短,产品损耗持续减少。聚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扎实推动“快递+地方特色农牧产品”“一县多品”示范项目,积极引进顺丰山南至鄂州全货机定期货运航线,大力推广直播带货模式,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双向循环畅通,助力农牧民创收增收。矮化苹果、加查蓝莓、桑日葡萄等40余种农特产品,通过农村寄递物流网络走出高原、走向全国,成功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转变。(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振宇)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