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才纳园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园区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农旅融合”的理念,打造高原现代农业标杆,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才纳园区雪域花谷园 摄影:冯重霖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才纳园区调研时说,利用特色优势资源发展高原农牧业,是富民兴藏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农牧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努力在高原育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等推动农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引进来”与“走出去”:民族团结千年传唱
才纳园区的吉祥物叫“芽芽”,其形象是一颗身着藏装、手捧哈达的胚芽。“才纳”曾名为“菜纳”,藏语意为“菜源”。相传1300年前文成公主进藏时,看中了才纳的气候条件,将从大唐带来的粮食、花种和药材播种于此地。由于当时西藏环境恶劣,只有才纳种植成功,因此而得名。
图为才纳园区的吉祥物“芽芽” 摄影:冯重霖
文成公主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今天依旧开出鲜艳的花。才纳园区总投资6亿元,其中江苏援藏资金1.5亿元。红掌花卉基地就是江苏省泰州市产业援藏的一个典范,基地由泰州国有企业苏中园艺公司和才纳园区合作建设,总面积16亩,温室规模1万余平方米,年可生产鲜花10万盆。
泰州市苏中园艺有限公司温室室长赵党华已经是第二次来到才纳园区了。2024年红掌花卉基地建成,她就第一个被派过来做技术指导。平日里,她负责教授园区工人们花卉的养护技能:花卉长势如何?怎么防护病虫害?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倾囊相授,希望园区的员工们可以快速成长,早日独当一面。
图为红掌花卉基地 摄影:冯重霖
才纳园区不但重视技术引进,也重视员工的学习成长。种植技术指导员阿乃就曾两次到江苏去参加培训,分别学习如何种植花卉与蔬菜瓜果。他说,和那些种植领域的专家学习、交流的经历使他受益匪浅。最近,他又给自己报名了课程,希望通过不断学习,自己也能成为种植领域的专家。
通过不断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才纳园区引进了其他省市的先进技术,高原农业的发展谱写着传承了1300余年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
高等学府与科研院所:智慧农业“拔节生长”
在才纳园区大田试种区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杨建平教授的科研助理王永峯正在观察玉米和小黑麦的生长情况。一望无际的玉米、小黑麦,株株都有一人高,绿油油的,和远处的青山、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2022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高原生物研究所和曲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河南农业大学援藏工作正式启动。3年来,杨建平教授和团队在“世界屋脊”创造了一项项农业奇迹:鲜食玉米增产220%,小黑麦饲草产量提升78%。此外,他们更是探索出了“粮饲双收”的高原种植新模式。
图为玉米与小黑麦 摄影:冯重霖
王永峯介绍说,由于西藏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的长势比其他省市要更好,产量也更高。如“小黑麦藏饲601”是粮食、饲料两用的,每株可以长到2米,亩产量也很高。他们希望通过推广这一品种的小黑麦,可以解决当地粮食与牧草的征地矛盾。
曲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晋美说,县里对才纳园区与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合作是全力支持的,农业科技赋能是以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路径,想要实现农业增产,就需要有更多科研机构的支持来做好农业芯片。
目前,才纳园区积极探索高原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前后与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拉萨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推动高原农业取得新的突破。
研学共建与加“数”奔跑:着眼长远振兴实践
才纳园区无土栽培馆采用墙体栽培、立柱基质栽培、梯形基质培、A字架栽培等模式,是智慧化农业和数字化农业的集中体现。无土栽培馆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开展研学活动。
才纳园区何以打造西藏研学实践新样板?实际上,这是凝聚各方力量的探索与实践。
图为无土栽培馆 摄影:王茜
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推广研学活动。曲水县文旅局副局长旦增拉宗说,无土栽培研学是传播高原现代农业文化的重要途径。才纳园区处于独特的高原环境,其无土栽培技术克服了高原土壤、气候等不利条件,体现了高原农业的创新与发展,为曲水乃至西藏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同时,受众需求是研学活动开展的内生动力。无土栽培馆由西藏银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公司的研学负责人拉巴吉律说,他们通过与高校合作,从而可以在研学活动中引入先进的种植理念,这恰恰是当地群众所需要的。通过研学活动,农牧民群众“足不出市”就可以学习到全国各地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大开阔了眼界。
图为无土栽培馆中的研学作品展示区 摄影:冯重霖
中小学生也是参与研学活动的重要群体。去年,无土栽培馆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70余场,将各种课程场景化,让课堂不只是在教室里,农牧民家的孩子们可以实地感受到智慧化农业和数字化农业的魅力。拉巴吉律说,孩子们对嫁接南瓜苗、水培红掌等都很感兴趣,很多次研学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久久不愿离去。
目前,园区通过建立“农业+旅游+研学”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区位优势,打造高原特色农业IP,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和研学活动,打造教育事业与社会生产紧密融合、相互赋能的西藏领先样板。(中国西藏网 记者/冯重霖 王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