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愿以偿的庄园’,与印度、尼泊尔、不丹三国接壤,有已开放的吉隆口岸、樟木口岸、里孜口岸及待开放的陈塘(日屋)口岸,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明确的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4月28日,记者从第十九届珠峰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获悉,本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将举办招商引资和文旅推介、项目集中签约、招商引资奖励资金兑现等活动,为企业家来日喀则投资兴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向外界展示日喀则市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绩。
图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亚热乡境内的中国-南亚贸易通道里孜口岸 摄影:赵振宇
日喀则市不仅有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亚东乃堆拉边贸通道,还有11个已恢复开放的中尼传统边贸点以及在建的国际陆地港。作为西藏拥有口岸最多的城市,一直都是西藏自治区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地区和增长的引擎,是中国与南亚陆路贸易发展的前沿区,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关键节点,在我国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西藏自治区党委赋予日喀则“区域副中心城市和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在西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与西藏其他地市相比,日喀则市具有发展对外经济的基础和优势,具备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条件,得以承担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区、西藏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推进区、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等综合功能。
资料图:海关工作人员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热索村境内的吉隆口岸对出口汽车进行检验
近年来,日喀则市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参与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以推进国家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两区一港”战略定位,强化协调统筹,凝聚合力,发挥好沿边区位优势,在推进国际陆地港、边合区建设、口岸开放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高位推动,不断将开放事业推向纵深。2024年10月,日喀则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日喀则市高水平开放大会,部署推进高水平开放六大提升行动、25条具体工作措施,凝聚共识、激发动力,构建形成全市多方参与、合力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规模、质量和效率。二是聚焦平台,大力夯实对外开放工作基础。大力实施开放平台提升行动,坚持以国际陆地港为引领,以吉隆“两区”为重点,以口岸为依托,以边贸市场为补充,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开放平台体系,吸引各类资源加速向日喀则聚集。2024年,日喀则全市口岸进出口货值76.84亿元,同比增长49.12%。三是培育产业,逐步壮大外向型经济。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出口贸易,有的放矢转方式、调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常态化开行南亚班列,积极发展边民互市贸易,努力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底,日喀则全市注册外贸企业已达321家,实现青稞食品、青稞酒、水泥建材、羊马牲畜等地产产品出口,积极进口尼泊尔青贮饲草、中药材,以外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24年,日喀则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实现61亿元,占西藏全区外贸总值(126.7亿元)的48.15%,排名西藏全区第二。(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振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