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技术支队办公室里,高泾尚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最近实在太忙了。”他抬头对记者笑道,“下周还要去区外参加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
46岁的高泾尚来自陕西咸阳,现任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主要负责法医和刑事技术管理工作。2004年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法医系毕业后,他先在自治区公安厅监管总队工作,两年后调入刑侦总队,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至今。
被问起“当时怎么选择来西藏工作”,高泾尚笑着回应:“算是机缘巧合吧。”
很多人以为法医就是“看尸体”,他直言这是一种误解。“那只是我们专业工作中的一部分。”高泾尚介绍,法医工作涵盖DNA鉴定、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法医人类学、法医组织病理学等多个领域,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尸体,还包括活人身上的损伤以及各类生物检材等。
“第一次出现场看到尸体会不会害怕?”高泾尚坦言:“刚入行时,看到高度腐败的尸体确实发怵,但见多了就习惯了。我们是去解决问题的,光害怕怎么行!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用专业技术还原真相。”
每起命案对高泾尚来说都是一个待解的“问号”。通过专业勘验、技术分析和逻辑推理,最终还原真相时的成就感,用他的话说,就是“兴奋!”
2013年7月的一起杀人抛尸案,让高泾尚至今印象深刻。当时某市公厕内发现一具男尸,初步认定为他杀。高泾尚奉命赶赴现场认真勘验后,判断此处并非第一现场,而是杀人抛尸地点。他从死者的指甲、衣裤中提取到关键生物物证,经DNA检验比对,8小时后成功锁定嫌疑人,案件迅速告破。
“如今破案越来越依靠科技,尤其是DNA技术,发展非常快,未来还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泾尚说,近年来西藏不仅实现了命案破案率100%,还接连破获了多起积压10余年甚至20余年的积案,“这背后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但破案并非总能一帆风顺。“有些案子卡了很久迟迟找不到突破口,那种无力感和惭愧感真的很难受。”高泾尚说,刑事技术工作的核心就是“于细微处找线索”——无论是实验室里的检材分析,还是案发现场的痕迹勘查,都得沉下心来,让沉默的物证“开口说话”。
随着虚拟货币、AI诈骗等新型犯罪频发,犯罪隐蔽性增强,刑侦工作面临全新挑战。对此,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成立电子物证实验室、声纹实验室等新部门,主动拥抱新技术,以“科技+专业”迎接挑战。
作为公安部“爆炸、涉火、投毒专业”特聘专家,高泾尚常对年轻民警说:“要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把理论知识经常用到实战中,通过反复实战验证,提升能力和水平。理论和实战的相互反哺,才能快速成长。”他认为,未来的刑事技术人才既要“全面”,又要“精专”,才能跟上时代节奏。
“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到这个‘尽’字,不留遗憾。”这是高泾尚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我们是执法者,我们只是在这个岗位上,把该尽的心、该负的责扛起来而已。”
从警20余年,高泾尚累计进行尸体检验380余起,伤情鉴定330余起,DNA鉴定1100余起,出具各类检验鉴定书1400余份。不仅业务能力过硬,他还先后在《法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成为业界公认的技术专家。
此外,高泾尚还获评2023年度西藏自治区法治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他:“他用缜密的思维发现蛛丝马迹,揭示真相;用铁的证据还原案件真实,守护正义;用细节的执着昭雪尘封的命案;用对生命的尊重回应群众的心声……”
而对高泾尚来说,最大的认可,来自每一起案件的侦破。谈及未来,他的规划简单却坚定:“做好当下,尽好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回答。”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