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公益诉讼显实效 补植复绿护鹤乡

——日喀则市检察院监督南木林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损土地修复成效记

发布时间: 2025-08-19 11:09:00 来源: 西藏法制报

  “快看!是黑颈鹤!” 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难掩激动,兴奋地大喊。正值8月中旬,按照常规,黑颈鹤通常在11月才会飞抵南木林过冬,这个时节出现实属罕见。

  时光回溯到2017年,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启动了4.6万亩人工种草(一期)建设项目,项目落地于艾玛乡、查尔乡、土布加乡的6个片区。项目规划开垦土地4.6万亩,实际平整改良土地2.4万亩。其中,A区东片区(艾玛乡)在2020年停止种草作业,转而进行万亩马铃薯种植,整个项目投资近3亿元。然而,2021年该项目停工,可被破坏的土地却一直未得到修复,这无疑对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023年9月,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公开宣告送达了6份检察建议。其目的在于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科学地对保护区的受损土地进行修复。在检察建议的推动下,行政机关依据修复方案,逐步开展植树、种草等生态修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该案成功入选最高检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 服务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时隔一年,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再次踏上这片承载着生态希望的土地,聚焦该案的后续成效展开跟进监督,誓要确保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实质性、可持续的恢复,以实际行动践行 “检察蓝” 的使命,向国家生态日献礼。

  在监督过程中,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干警们条分缕析、精准聚焦,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并重,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监督方式,深入受损的保护区,对照前期案件所涉及的违法占用、破坏地块坐标,仔细核查植被恢复面积、种类、长势以及成活率,全面评估生态功能的恢复状况;认真查阅行政机关的修复方案、整改报告、项目招投标资料等文件,重点核查整改措施的长效性、管护责任的落实情况以及长效机制的完备程度;与保护区属地乡镇政府、林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周边农牧民群众进行深入交流座谈,详细了解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后期维护管理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广泛听取各方对生态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查阅资料、实地勘察和走访工作,整改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检察机关的持续监督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黑颈鹤保护区的修复目标基本达成。前期案件中所涉及的被非法占用、破坏的土地,地表植被覆盖度大幅提高,原生植被逐步恢复,土地沙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周边农牧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同时,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发现的一些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及时与行政机关进行对接,行政机关也迅速提出了相应对策,并承诺尽快完成整改。

  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监督充分彰显了公益诉讼检察在推动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刚性作用。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将继续强化跟踪问效,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管护才能稳固成效的区域,持续纳入监督视野,适时开展 “回头看”,确保修复效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同时,进一步完善与行政机关的常态化沟通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深化合作,凝聚起强大的保护合力。此外,还将深入拓展监督维度,围绕黑颈鹤等物种的保护需求,密切关注保护区及周边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非法采砂等新风险点,加大公益诉讼检察保护力度。

  “未来,日喀则检察机关将持续紧盯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的痛点、难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法治力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这片美丽的绿水青山。”该负责人说。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气象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详细]
  • 69件!亚东检察为弱势群体维权

    近日,记者从亚东县人民检察院获悉,近年来,亚东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支持起诉职能,为农民工、患癌妇女、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依法支持起诉案件69件152人次,切实为弱势群体行使诉权、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详细]
  • 共同守护高墙内的正义之光

    “他们也穿着那种鞋子吗?”西藏某监狱一狱舍里,服刑人员细声讨论,并时不时朝检察干警的脚看去。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