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日喀则市白朗县扎尔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合作社,员工正熟练地分类、回收、登记、分拣,一派繁忙景象。
“我主要负责垃圾分类工作。在合作社上班,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每个月能拿到4500元的固定收入。”合作社员工拉巴欧珠说。
过去,白朗县面临废品回收分散无序、资源浪费严重且存在环境安全隐患、村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困境,部分村民因外出务工难以兼顾家庭。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10月,在日喀则市白朗县洛江镇党委指导下,扎林村党支部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合作社运营+社区参与”模式,牵头成立了扎尔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合作社。
“合作社是白朗县扎尔淋三农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社之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运营,致力于白朗县及周边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与销售,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扎林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刘飞说。
为更好提升资源处置效率,合作社配备了垃圾分类库、压缩打包厂、仓库,并于去年11月完成投产。依托压缩打包等技术,合作社对废纸、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旧纺织品、废玻璃等再生资源进行初步加工处理,有效提升了资源附加值,降低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截至今年6月,合作社累计回收处理各类再生资源300余吨,其中,废铁105.82吨、废玻璃115.57吨、废纸76.54吨、易拉罐3.54吨、废塑料1.54吨,经济效益显著。
合作社通过精准对接村民生计需求与生态保护技能提升,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就业,有效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目前,合作社对扎林村7户脱贫户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同时,吸纳5名本村村民就业,提供月均4500元的稳定收入,年均增收达5.4万元,切实激发了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
合作社员工尼玛欧珠曾是村里的困难户。受益于村里的帮扶政策,他分到了蔬菜大棚。如今,他白天打理自家田地和大棚,晚上则到合作社参与废品分拣工作。“这样既能兼顾农活、照顾家庭,还能赚够供妹妹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尼玛欧珠说,“在这里实现了就近就业,靠自己的劳动撑起了家,心里特别踏实。”
通过整合资源、培训技能、创造就业,合作社有效推动了当地绿色经济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在合作社的运作下正源源不断转换为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合作社负责人仁增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将重点推进四项举措,一是增设回收网点,覆盖周边村庄,提高服务覆盖率与资源回收量;二是引进先进设备,提升资源加工能力;三是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升村民专业素养;四是与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稳定销售渠道。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持续提升合作社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