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山南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山南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在扎囊县西普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这是全区首次进企业召开的发布会,亮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新“成绩单”。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已成为驱动山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绝对主力,在市场主体构成、税收贡献、就业带动及产业升级等方面表现突出。
民营经济:山南发展的核心引擎
会上,山南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宗巴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山南市市场主体总量达5.89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0.35%。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占比高达97.62%,总量达5.75万户。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增长迅猛,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3.37%和10.81%。
在地方财力贡献方面,民营经济表现尤为亮眼。据宗巴介绍,今年上半年,山南市民营经济贡献税收13.9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2.5%,同比增长6.49%,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定的坚实支柱。
伴随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山南民营经济正加速向生物科技、现代农业等新兴领域拓展。“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9户、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宗巴说。
民营经济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市民营企业累计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446个,吸纳农牧民就业4697人,并开展技能培训超1000人次,成为群众就业增收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主渠道。
精准护航:政策、金融、机制协同发力
此外,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山南市打出一套政策服务、金融支持与权益保障的“组合拳”。市工商联通过“民营经济大讲堂”“法律大讲堂”及“进企业、送政策”等活动,累计覆盖企业人员350余人次,走访企业134家。创新运用“民企心向党”“每日普法”微课堂,推送政策法规768条,触达23.3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联合人民银行召开银企对接会3次,成功为27家企业对接融资1.16亿元。同时,持续落实贷款贴息政策,2024年以来累计为74家企业兑现贴息302.58万元,撬动贷款12.4亿元,有效纾解融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山南市创新建立“141”领导干部领衔督办机制(1个科室日常处理、4名县处级领导包案、1名主要领导攻坚)。自2023年以来,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27条,已解决105条,取得进展22条。成功案例包括为措美县企业追回拖欠长达7年的工程款400万元,解决遗留15年的尾款23万元。
民企担当:扎根乡土,助力振兴
发布会所在地——扎囊县西普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投身地方发展的缩影。该公司自2017年落地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带动500余人次贫困人口增收1800余万元,助力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1000余万元,长期稳定吸纳44名脱贫群众就业。通过土地流转,当地群众年增收40余万元。2020年,公司向扎囊县扶贫基金捐赠500万元,并为桑耶镇提供就业岗位132个,帮助年人均增收8000元。
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229家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与兴边富民行动,覆盖189个行政村,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其中,76家企业为3278户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841.7万元;羊湖集团、乃东甘青商会等企业投入超500万元支持边境地区发展。
宗巴表示,下一步将紧扣“两个健康”主题,重点从深化理论学习与理想信念教育、优化服务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发力。包括健全企业需求清单化管理、每半年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常态化举办“民营经济大讲堂”和“银企面对面”、深化“141”督办机制等,旨在进一步破除发展障碍,激发民营经济潜能,为现代化新山南建设注入磅礴的民企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