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曲水现代农业“结硕果”: 菜篮子丰盈 百姓钱包鼓

发布时间: 2025-07-18 10:05:00 来源: 西藏商报

  盛夏时节,拉萨河谷生机勃勃,田畴铺绿、瓜果飘香。曲水县正以蔬菜产业集群为引擎,绘就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画卷。从拉萨市曲水县才纳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综合体”,到曲水县净植茂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数字化大棚,这里以科技赋能为笔、以产业融合为墨,既筑牢了拉萨“菜篮子”保供根基,还通过“技术培训+就业带动”让农牧民共享红利。从种质资源研发到绿色食品认证,从鲜食玉米试种到文旅融合发展,曲水县正以“稳供、富民、提质”为关键词,打造高原现代农业新样板。

  曲水蔬菜产业集群发力 稳供富民两相宜

  近日,记者从曲水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获悉,作为拉萨市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曲水县正以蔬菜产业集群项目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聚焦特色高效农业,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赋能,让“菜篮子”更稳、更丰、更优。

  曲水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曲水县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才纳镇和南木乡为产业发展龙头,辐射带动聂当、曲水等周边乡镇,积极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在蔬菜产业发展布局上,大力推进鑫赛园区、名优瓜果园区建设。目前,名优瓜果温室建设项目已顺利投入运营,南木乡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也在稳步开展。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将新增300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2.64万亩,进一步夯实蔬菜供应基础。

  记者了解到,科技成果转化在曲水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曲水县推广鲜食玉米1330亩,惠及533户农户。目前,曲水县本地蔬菜在拉萨市场的供给占比已达36%,蔬菜品种丰富多样,不仅满足了拉萨市区需求,还覆盖周边县区,极大丰富了市民的餐桌。曲水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优化产业布局,让蔬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

  打造交通枢纽上的“农业综合体”

  曲水县才纳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距拉萨市区30公里,毗邻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拉日铁路穿境而过,凭借独特区位成为连接城乡、辐射内外的农业枢纽区。

  眼下,园区的蔬果已进入挂果期,订单随着盛果期到来不断递增。走进园区,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在273亩的瓜果产业园,草莓、西瓜等特色瓜果通过标准化种植、冷链仓储和电商直播,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

  记者看到,347亩的高原种业园里,工作人员正顶着烈日观察芫根、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这里是高原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宝库”,不仅建有种质资源库和试验田,还与中国科学院、华南农大等12所科研院校合作,专攻耐寒作物育种。“我们培育的辣椒品种,亩产比普通品种提高30%,还能适应海拔3800米的气候,通过‘育繁推’一体化,已累计推广新品种20多个,守护着高原农业的种源安全。”曲水县才纳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殷臣辉向记者介绍。

  随后,记者来到了园区文旅服务中心,数字化导览系统实时更新动态信息,特色产品展销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雪域花谷园利用高原优势培育特色花卉,2024年吸引了15万游客,旅游收入达767.7万元。而净土博览园以“农业+康养+文旅”模式,让1000亩土地既产作物,又传播高原生态文化。

  园区硕果满枝 高原水果勇闯市场

  驾驶观光车来到红掌花卉研学馆内,水珠顺着叶片滑落,村民拉珍和三位同村妇女正为千盆红掌花浇水。“在园区打工,每月能挣4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意!”这是园区民生温度的生动写照,园区通过“党支部+基地+企业+群众”模式,仅2024年就带动了897人就业,人均增收1.51万元,昔日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共享发展红利。

  走出研学馆,种植区域生机盎然。五年树龄的樱桃树,大樱桃缀满枝头,盛果期虽晚至六月中旬,却更显珍贵;葡萄、苹果、桃、杏、梨等在这里试种成功,曲水草莓、西甜瓜成了拉萨水果市场的“香饽饽”,还一路俏销成都、深圳等城市。

  路过“采摘一条街”,鲜红的草莓、灯笼般的圣女果让人垂涎欲滴,葡萄、甜瓜的清香扑面而来。“咱曲水县近3万亩果蔬田,6000多栋大棚,占拉萨本地65%!”殷臣辉算起账来眼神发亮。

  随后,观光车驶过大田试种区,记者被西北农林科大、河南农大推广的鲜食玉米吸引目光。殷臣辉介绍,一株能结5个棒子,糖度达15到17度,摘去2个后还能做饲草。目前试种了100余亩,已在拉萨推广了1000多亩;不远处的雪菊同样长势喜人,制成的花茶因具有降“三高”功效广受欢迎,全区种植规模相当可观。如今,园区正冲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现代农业新样板 数字赋能丰富拉萨菜篮

  从才纳园区往南,曲水县净植茂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214.5亩的土地上,100栋大棚排列整齐。记者掀开厚重的棉帘走进蔬菜大棚,暖意夹杂着泥土与果蔬的清香扑面而来。眼前的圣女果藤蔓沿着支架向上攀爬,红的、黄的小果子相互串起。几位农户正蹲在垄边采摘成熟的西红柿,指尖捏着饱满的果实轻轻一旋,啪的一声便摘了下来,很快就装满了身旁的竹筐。

  与传统蔬菜大棚相比,这里的29栋数字化大棚是科技赋能的核心载体。智能屏实时显示温湿度、光照等数据,种植户轻点按钮即可完成自动卷膜、精准水肥管理,手机远程操控更让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以前半夜得去看棚温,现在在家就能调,太方便了!”种植户李守远的感叹,说出了数字化带来的变革。

  曲水县净植茂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桑茂鹏介绍,这些智能设施不仅节省人力成本、降低自然灾害影响,还实现了蔬菜全周期数据追踪,从开花到结果全程记录,上市前必经严格检测。据悉,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基地产量提升20%,年产量达2400吨,年产值约2000万元,为拉萨及曲水本地市场提供了稳定供给。

  高原菜篮焕新颜 技富双驱促发展

  据悉,基地建成后,桑茂鹏就以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模式为基础,创新性地开展有益于西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专利和标准,有的还填补了西藏蔬菜生产上的空白。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引领推广现代设施蔬菜模式的“西藏样板”之一,水肥一体化、新型肥料、绿色防控等技术在农业园应用率达100%。公司在西藏自治区首批获得大西红柿、黄瓜、茄子、大青椒、螺丝椒、西瓜、苦瓜、西葫芦8种蔬果“绿色食品”证书,是目前西藏拥有“绿色食品”证书最多的农业企业。

  “我们的菜从种植到上市,每一步都有标准。”桑茂鹏介绍,团队将先进技术与高原环境结合,研发出适合西藏的种植模式,多项专利填补了西藏蔬菜生产空白。

  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是种植园,更是农牧民的致富园。基地通过与西藏茂盛职业学校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技术培训+实地实践”模式,让农牧民快速掌握先进技术。“摘一个尝尝,保证没有农药味。”琼达的家离蔬菜大棚10分钟的路程,农闲时候他会来园区打工学习。“在这里不仅能赚取一笔工钱,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很划算。”琼达笑称。

  桑茂鹏表示,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计划用3至5年时间,建设农业观光园、果蔬采摘园、认领栽培园、科普认知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一产立基、三产融合、一业主导、多业融合”模式,培育产业效益新增长点,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市曲水县首批“钻石卡乡镇”获授牌

    近日,拉萨市曲水县首批“钻石卡乡镇”授牌仪式在曲水镇人民政府举行,曲水镇、聂当镇成为全县首批获此殊荣的乡镇。这一举措标志着政银协同赋能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强心剂”。  [详细]
  • 曲水县俊巴渔村:促进文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俊巴渔村位于曲水县曲水镇茶巴朗村,距离拉萨市区约1个小时车程。这里靠山临水,基本上无耕地,传统上家家户户以捕鱼为生,因而形成了我区唯一古老而独特的藏族渔文化,也是我区唯一一个有着三个非遗项目的村落。 [详细]
  • 曲水县茶巴拉乡举行“最美庭院”评选表彰活动

    乡村之美,庭院为先。此次“最美庭院”评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历经前期宣传动员、村民自主申报、村级初评推荐、乡级实地走访核验、群众民主评议等环节,最终15户家庭脱颖而出。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