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样板

——因地制宜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1-13 09:32:00 来源: 西藏日报

  近年来,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城郊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城郊融合型提质行动,吸引外来资本和经营主体参与,探索仓储物流、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区等多种产业发展,迈出积极步伐,不断奏响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

  规划先行——

  仓储物流夯实发展基础

  八一镇结合城市规范管理和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依法统一整治城郊违章建筑,有序组织相关企业和小作坊向园区搬迁,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对交通便利的城郊村,引导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村集体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提高村集体提价议价能力,租期进行规范,更好提升集体资源效益,租期满后将土地附着物归村集体经营所有,实现土地保值增值及群众增收共赢。

  巴吉村由党支部领办林芝雪域长发实业有限公司,从周边私搭乱建仓库中发现市场需求,探索“借鸡生蛋”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投资建设16幢标准化钢架结构的巴吉仓储物流园,待资金回笼后偿还企业投资建设金额。物流园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群众劳务收入170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实现固定分红278万元,直至20年后地上附属物及经营权归还巴吉村集体所有。巴吉村以土地入股合作模式取代传统土地补偿方式,交由企业开发,办起了林芝首家大型综合建材市场,带动700余人就业,每年为巴吉村集体带来收益450万元,25年后该建材市场地面资产全部转让给村集体,由巴吉村自主经营。

  无独有偶,永久村依托城乡区位优势,利用集体发展用地,采取村企合作的方式,规划用地面积113亩,办起了首个林芝冷链批发配送中心,为周边村庄提供就业岗位12个,带动永久村每年增收35万元。配送中心出租年限为25年,25年后土地相关附着物及经营权交由永久村集体所有。

  文化赋能——

  农旅融合助群众就业增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八一镇立足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开展集特色种养、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经营项目,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了赶上旅游产业的东风,公众村党支部召集村干部、党员、群众商讨举措,合力将土地产权不清、乱圈乱建等闲置土地释放了6820平方米。依托村内独特的自然资源,村民按照“半自住+半经营”的模式,自发创办独具工布特色和现代装修为一体的乡村民宿,村民在自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公众村党支部号召村民积极入股,通过农户小额担保的方式,共获取信贷资金1368万元,收购了林芝广东中旅在公众民俗旅游村的股份,正升级打造吃住玩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村项目。

  巴吉村“两委”借助大柏树景区地理优势,进行改造升级,建立旅游商圈,鼓励村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业当中,修建了有80个摊位的土特产一条街,全村参与率达90%以上,户均年增收4万余元,景区每年将40%年收入分给巴吉村集体。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多布村与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景区出资建设11家商铺,无偿提供给村集体进行分配经营,实现每户年增收1万余元。同时,将景区门票收入的40%分给村集体。

  提质增效——

  产业园区激活发展动能

  面对产业“散、乱、小”的发展难题,八一镇通过征用、流转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集中建立产业园区,解决布局混乱、污染环境、产能较低的问题,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互动、互补的发展格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解决大批市内外农牧民、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公众村立足实际,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与部门协同配合,实行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的原则,征用土地600余亩,流转土地970余亩,建设巴宜区建筑构建产业园区,每年为村集体收取租金97万元,27户村民年增收超过380万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把精力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聚集,把政策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倾斜,积极协调上级支持,克服用地指标不足、用地不在城市开发边界等问题,主动积极招引优质企业落地,多措并举,在尼西村建设的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绿色产业园区等顺利落地。八一镇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通过土地征迁获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使村集体有了稳定收益,为村民就近提供了工作岗位,持续拓宽增收渠道。

  城郊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八一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多种产业发展范式,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业业态,还实现了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