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多乡桑多村群众在村集体经济产业——云朵玫瑰基地采摘作业。记者 平措郎加 摄
协雄乡协麦村群众在村农业生态产业园打理蔬菜。记者 平措郎加 摄
色扎乡索巴村嗒哪藏香加工厂厂房内,工人在制作藏香。记者 平措郎加 摄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近年来,昌都市丁青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引导村(居)党组织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据了解,目前,丁青县共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5个。其中,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3个;实现年净收益5万元以下的74个、5万元至50万元的30个、50万元以上的1个,2023年实现创收511.2万余元。
加强政策引导,为人才发展赋能
“我们结合相关政策和各类项目,着重引导高校毕业生及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并靠着援藏省市及两新组织资源优势,共组织村(居)干部赴区外培训9批214人。”丁青县党校副校长次仁拥宗介绍说,2023年,丁青县共有返乡创业人员172人,其中大学生占比六分之一。
大学毕业生伍金次彭是返乡创业人员之一。2021年,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庆幸自己有一个敢于挑战的心,在大学期间,创业的想法就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无数次憧憬着能够踏上那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创业征程。”伍金次彭告诉记者。
2022年,伍金次彭与创业合伙人在国家政策补贴支持和家人资助下,成立了尕尔青广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万事开头难,公司运营之初,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资金短缺、缺乏业务渠道、新冠疫情等问题压得大家一时喘不过气来。如何找到突破口?公司除了通过发放名片、宣传单等方式扩大影响、招揽业务外,在关键时刻,还得到了丁青县政府的支持协助,获得了不少业务订单。公司业务也最终在多方合力下渐渐有了起色。
“近两年,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公司效益也越来越好。为回馈社会,我们先后吸纳15名本地群众到公司就业,每人月工资3000元至7000元不等。”伍金次彭介绍说。
深挖优势资源,开发强村富民项目
因地制宜,才能让经济更快步入发展“快车道”。
丁青县根据各村(居)不同地理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帮扶乡村开发符合实际、投资小、见效快、易经营管理的集体经济项目,不断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增加集体收入。
蓬勃发展的当堆乡当堆村玉哈卡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丁青县推动集体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一起典型案例。
2017年,丁青县林业和草原局整合资金397万元,开发了当堆村20.9万亩天然草场,并协助村里成立了玉哈卡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合作社推动建设了集藏鸡、藏香猪养殖、蔬菜大棚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养殖园。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带动本村群众45户62人通过投劳和分红的方式实现增收;2023年,带动村民576人增收。
“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利用乡村特殊的地理优势,从当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等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共建‘党建+文旅’示范点,并通过落实绩效,有效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次仁拥宗说。
截至目前,丁青县已建设“党建+文旅”示范点10个,解决了170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其中,丁青镇仲佰村洒列林卡接待旅客320余人次,累计收益5万元,实现分红2.5万元。
打造特色品牌,增强乡村发展后劲
2018年,丁青镇丁青社区党支部书记尼玛泽仁为社区建立了第一个公众号。此后,社区群众通过公众号渠道大力宣传推介本地土特产,打破了地域宣传的局限,后来,还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销售二维码,进一步方便消费者通过扫码了解产品的功效和销售价格,让当地土特产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
“公众号的成功运营,使得土特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我也在运营公众号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网络营销、用户运营的知识,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看着家乡的土特产在网上热销,尼玛泽仁感到特别自豪。
据了解,2023年以来,丁青县通过县融媒体平台——“琼布眼”累计发布《丁青县色康村深耕产业路,打造增收“新引擎”,加快促进乡村振兴》《丁青县云朵玫瑰主推乡村振兴》《丁青县沙贡乡村集体经济分红 让村民喜笑颜开》《丁青县协雄乡举行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分红仪式暨文艺演出》等集体经济发展相关报道及视频52条,浏览量1.2万余次,进一步树立了良好发展形象。
此外,丁青县还针对各村(居)特点和优势,科学制定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运行、收益分配等制度,并通过“支部+资本+企业+致富带头人”的运营模式,结合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开展帮扶指导工作,切实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了路径。2023年,丁青县运用“支部+资本+企业+致富带头人”运营模式发展村集体项目23个,其中净收益5万元以下的18个,5万元至50万元的5个,共带动全县1590户7969名群众实现增收,累计分红66.52万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