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玛江塘:中国海拔最高乡的十年之变
平均海拔5373米,一年之中长冬短夏——这里是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东南部的普玛江塘,中国海拔最高的行政乡。过去十年,当地群众搬进了暖心房,踏上致富路。如今,他们用心编织新的幸福梦。普玛江塘的发展,是西藏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搬进暖心房
普玛江塘的冬季要比任何地方都要来得早,还没进入12月,这里早已是冰天雪地。但走进当地群众家中,却被满满的暖意包裹,与屋外的寒冬形成了强烈对比。“条件好了,家里用上电暖气了。”牧民白玛笑着说。
“艰苦”二字是属于普玛江塘乡大部分人的记忆。恶劣的自然环境,限制着这里的各项发展。“民主改革前,我们的祖辈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居无定所。西藏民主改革后,老百姓第一次有了固定的房子,地窝子,可能好多人没见过。低矮、狭窄、阴暗,只能遮风挡雨,条件很差。”今年75岁的欧珠是该乡下索村村民,谈起家乡的变化,老人感慨颇多。
改革开放后,普玛江塘乡有了一栋栋“草坯房”,可以说是普玛江塘人的第二代住房。“也是从那时候起,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欧珠说。
普玛江塘“小康房”。图片由浪卡子县网信办提供
2008年,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搬进了他们的第三代住房“安居房”。2019年,家家户户拥有了宽敞舒适的“小康房”。普玛江塘乡党委书记杨同波介绍:“2017年启动了小康村建设项目,2019年全面完成,宽敞明亮的房屋被老百姓叫做‘小康房’。”
那个曾经缺水断电的普玛江塘乡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这里水、电、网一应俱全。“2008年以前,这里靠天(太阳)用电,特别不稳定,一到天黑这里基本都看不到灯光。取暖靠炉子烧牛粪,一到冬天特别难熬。所以特别羡慕生活在城里的人。”多吉平措说,“2021年,接入国家电网,我们终于用上了稳定的电,再也不用担心断电问题了。很多老百姓家里安装了电暖气,比传统炉子更暖和,也更干净方便。”
踏上致富路
越来越好的不只是房子,还有不断增加的收入和甜蜜生活。
普玛江塘乡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呢?“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好。”多吉平措道出了最根本的原因。
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是发展的前提。2017年柏油马路从山南市修到乡里再修到村里。“以前去市里,路特别不好走,要5、6个小时。去办事儿得提前一天出发,不然会耽误。现在家家户户有了小汽车,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办事当天来回。”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普玛江塘乡该乡以发展畜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为主线,深化牧区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为重点,扩大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为突破口,坚持牧业内部与外部增收并举、政策补贴与项目拉动增收互动,特色产业开发与劳务输出增收共促,开辟多元化增收渠道,稳步推动全乡农牧民增收工作。
编织也是当地产业之一。图片由浪卡子县网信办提供
多吉平措是该乡副乡长,2002年他来到这里工作,见证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普玛江塘是如何越变越好的。“刚来的时候,这里各项发展相较于其他地方,还很落后,老百姓靠牧业为生,人均年收入只有两千元,现在达到了一万九千多元,翻了将近10倍。”分享起这些,他满脸笑意。
“老百姓不仅有了草补、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性收入,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其他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多吉平措说,“我们乡属于纯牧业乡,拥有6个行政村,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世代以放牧为生。现在,好多村有属于自己的集体经济了,通过牛羊养殖、乳制品和肉制品加工销售,还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以察布村为例,成立牦牛养殖场,以‘合作社+牧户’形式,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解放出来的多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戍边的群众。图片由浪卡子县网信办提供
除此之外,村与村之间也实现了有机互动,察布村的牦牛销售到那木吉村,经过初加工后,以肉制品形式销售到市场上。不仅如此,将牦牛奶加工成奶渣、酥油等乳制品后销售,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织就幸福梦
路通了、电来了,心暖了,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94岁的长寿老人达瓦卓玛总是对年轻人讲:“以前看病都不方便,现在很多医保就能报销,还让我们有了养老保险,你们以后的生活还会更好!”从看病不便到全乡6个卫生院,覆盖到每个村,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普玛江塘乡农牧区群众平均寿命增长到了54岁。
查布村老人阿旺次仁今年67岁了。他告诉记者,政府每年会安排村里的老人们每年都有机会到海拔3600多米的康养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疗养康复,还有专人保障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医疗需求。
电、网、路通到普玛江塘乡。图片由浪卡子县网信办提供
普玛江塘乡卫生院副院长格列催赤说,“我们这儿海拔高,冬天长达9个月,极端的环境和寒冷的气候,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随着普玛江塘乡的医疗软硬件的不断提高,村村建起供氧站,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如今,普玛江塘乡群众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他们开始注重精神文明建设。50多岁的朗杰扎西是当地特色乐器“孔丝”(音译)演奏者,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通过“师带徒”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孔丝’是我们这儿独有的,传承人们通过弹唱,将我们的文化弘扬出去,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普玛江塘和它背后的故事。”杨同波说。
幸福笑脸。图片由浪卡子县网信办提供
说起下一步发展,多吉平措表示:“首先还是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下功夫,例如集中供暖,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足。此外,希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打响‘非遗’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这里,为普玛江塘的发展出谋划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普玛江塘:中国海拔最高行政乡从居无定所蜕变为小康示范村
12月,西藏山南市普玛江塘乡已是冰天雪地,但走进民众家中温暖如春,感受不到严冬的寒意。[详细] -
解决高海拔牧民用电问题 西藏申扎县“风光储微电网”平稳运行
2022年9月,该工程二期“风光储微电网”系统投运,目前平稳运行,实现了64户高海拔牧民家庭充足供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