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力发展非耕地设施蔬菜产业 全区30多个县(区)已广泛应用
设施非耕地西瓜栽培。
有机生态型黄瓜栽培。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农科院获悉,由自治区农科院完成的非耕地蔬菜利用技术成果的应用,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大力帮助下,首次突破高原高寒喜温蔬菜周年生产的禁区,并构建了西藏河谷区特点的非耕地无土栽培技术体系,对提升西藏非耕地设施蔬菜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非耕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大面积非耕地的高效开发利用,为西藏开发非耕地资源提供了技术储备。
“西藏地处高原,平均气温偏低,不利于蔬菜生长,但高原上日照百分率高,光照强度大,非常适宜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蔬菜的生产,特别是冬春季的反季节供应、产量以及质量,进而影响西藏蔬菜产业发展。”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站长刘玉红说,结合20多年的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和高效日光温室设计的经验及我国北方地区高效日光温室技术成果,根据西藏农业生产的气候、材料及市场等实际情况,先后在一些单位的温室设计和建造实践中进行验证试验,确定了高效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编制了《高效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目前,自治区农科院在全区七市(地)设计了蔬菜基地2.5万余亩(其中高原型日光温室9545亩),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和5020米的唐古拉山口以及海拔4400米的阿里地区噶尔县修建高原型高效日光示范温室20座,种植番茄、辣椒、西葫芦、芹菜、小白菜等获得成功,填补了高原高寒地区相关蔬菜种植的空白。
据了解,西藏农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明显趋紧,耕地后备资源极其有限,是西藏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戈壁、河滩和沙化土地没有土壤,无土栽培是唯一种植方式。在技术研发中注重从非耕地的资源条件入手,集成了品种、基质配方、水分高效利用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25套,形成了从种到收全流程标准化技术体系。
刘玉红表示,该技术成果已在全区7市(地)30多个县(区)广泛应用,2002-2021年累计在全区推广面积达1.8万亩,新增蔬菜总产量12.47万吨,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1亿元。新技术具良好生产性能及抗病抗逆性,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环境保护、安全食品生产、调节丰富市场供应以及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林芝察隅县推动美丽察隅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乐享生态红利
2018年以来,察隅县委召开常委会115次、政府会议46次学习研究、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详细] -
王君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君正强调,开展“三个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