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政协委员为高原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1月3日至7日,西藏自治区地方两会在拉萨举行。西藏政协农业界、经济界、特邀界等委员纷纷就高原农牧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等建言献策,擘画西藏乡村振兴。
1月5日,西藏政协农业界委员、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长陈俐说,当前西藏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
图为西藏那曲牦牛群,畜牧业是当地牧民主业。(资料图) 江飞波 摄
陈俐建议,西藏要解决好人才怎么留、地权怎么确、资金怎么来、产业怎么融以及方向怎么定五个关键问题。“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明确未来发展定位,选择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陈俐说,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以特征和品质赢得市场。提升乡村特色产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牧民多渠道增收。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原因,西藏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区内农村和城镇又有明显差距。”西藏政协经济界委员、日喀则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丹增建议,“十四五”期间,西藏要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的基层地区,统筹用好行业支持、对口援藏、定点帮扶等政策资源,持续改善农村地区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
丹增还提出,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和困难,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必须继续深挖潜力、扬长避短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图为西藏丁青县尺牍镇易地扶贫搬迁及灾后重建点。(资料图) 江飞波 摄
西藏政协特邀界委员、那曲市聂荣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伟托认为,西藏畜牧业仍以自给自足、自我需求为主,其与市场经济要求相距甚远。西藏牧业现状制约了畜牧业的商业化发展。
他建议加大改革力度,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模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建议打造以龙头企业、牧民合作社、养殖大户为依托的平台,提高牧业组织化程度,进行市场化运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十四五”规划投资6015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58%
“十四五”期间,西藏规划投资601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8%。从1952年到2020年,西藏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6%。[详细] -
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振兴“神经末梢” 深化驻村工作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检察院第十批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将检察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振兴“神经末梢”,持续深化干部驻村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