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指尖经济”促农增收

发布时间:2021-12-16 10:54:00来源: 西藏日报

  背景起源

  拉萨市达孜区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达孜区第一个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这家合作社主要制作布塑羌姆面具、泥塑佛像、红珊瑚面具和藏戏服饰等具有藏民族传统特色的产品。

  从拉萨市区出发,驱车40分钟便到了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的达孜区。离达孜区政府不远的一个安静街道里,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里面很安静,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庭院里的一切,记者跟随院子的主人西洛进入院中,里面数名工匠正聚精会神地制作着传统藏式面具。

  西洛告诉记者,小时候因家里贫困便选择学习面具制作技艺补贴家用。2002年,西洛开始研究学习西藏面具工艺技术,学成后,西洛在拉萨市八廓街开了一家藏式面具店。

  2012年,面对逐渐兴起的进藏旅游热,西洛看到了传统技艺的希望和未来。“很多游客都对西藏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感兴趣。抓住了机遇,就既能把先人们留下来的这笔财富保护好,又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西洛说。

  为此,西洛积极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牵头组建了扎西岗村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合作社开始扩建车间,扩大规模,通过培训及提供岗位,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2016年,合作社申请注册了“面之缘”商标,这也是目前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主打的品牌。合作社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不断拓展渠道来宣传、销售工艺品。西洛表示,合作社的工艺品不光销往自治区外,还远销海外。凭借“能人+贫困户入股”的模式,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脱了贫、致了富。

  保护传承

  2013年,布塑羌姆面具、泥塑佛像和红珊瑚面具技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西洛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年,他的《红护法》等10余件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

  西洛告诉记者,“手工制作面具共有5个步骤,它主要讲究细心、严谨,不容丝毫懈怠。我干这行已有十几年时间,很热爱这份工作,同时也想保护藏民族传统手工艺,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的传统手工技艺。”

  面具的市场主要以寺庙、各市地藏戏团、演出队为主,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合作社成立至今,西洛已带出13名学徒,其中4人已自立门户,9名还在合作社工作。

  近年来,合作社在面具制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业务、创新发展,新增了服饰加工、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等。

  “我们希望能够保护好、传承好传统手工艺,也希望能有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实现增收致富。”西洛说。目前,合作社共吸纳本地23名农牧民就业,工资收入3000元起步,并且工资会根据个人技术水平不断上涨。

  脱贫致富

  合作社2014年至2018年连续5年每年扶持分红60户,共计75万元,共有120户432人受益。2018年底,合作社为达孜区雪乡扎西岗村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牧民教授缝纫技术。经过45天的培训后,62人(其中部分是搬迁户)在合作社就业。同时,合作社还为培训学员免费发放35台缝纫机让其在家作业,根据村民的完工情况发放工资,每人每月平均工资4000元左右。

  28岁的旦增云旦是一名大学毕业生,2019年加入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市场拓展工作。“作为大学生,在合作社工作,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希望自己能和合作社共同成长,带动更多的群众依靠文化产业走上致富路,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旦增云旦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满怀期待。

  合作社院落左侧是面具展厅,展厅两侧被划成了几个展览区域,包括羌姆面具区、藏戏面具区和旅游工艺品区。同时,还有藏戏服饰、特色民族手工包、旅游纪念品等各类民族手工艺品。进入展厅,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品,真的可以称为藏地文化密码之“面具的世界”。面具藏语为“巴”,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不论是宗教仪式还是传统的民间歌舞,都少不了藏戏面具。独特的人文环境,使得西藏面具有着鲜明独特的表现形式。

  “该合作社是达孜区的一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在每年的旅游旺季会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西洛介绍说。

  面具展厅旁边是缝纫车间,走进去,记者看见生产线上的缝纫机整齐排列,几名工人正娴熟地赶制校服,一旁还堆了不少成品校服。西洛说:“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解决更多当地群众就业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研发和创新,扩建缝纫车间,承接学校校服等服装定制,进一步扩大合作社项目类型。”

  达孜区唐嘎乡村民扎珍今年42岁,在合作社工作已有3年时间,虽然身有残疾,但通过参加合作社举办的缝纫技术培训后,她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一天能缝制3套校服,还可以缝制藏戏面具等各类手工制品,她对未来充满希望。“我因身有残疾,没法干农活,以前生活得比较艰苦。自从在合作社上班后,生活、工作都有了保障,合作社也非常照顾我们这些残疾人士,真的特别感谢合作社。”扎珍说。

  关于未来的规划,西洛说:“我们将丰富产品线,扩建自己的展厅,计划未来在区内外设分营销店,并通过互联网+民族特色产业扩大市场。结合雪乡民间传统手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与西藏虎威服饰有限公司的前身和当前的企业运营体系找出不足之处,做出新的企划方案,在团队不断壮大的同时,解决农牧民贫困户就业,带动剩余劳动力依靠文化产业走上致富路。”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