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脱贫攻坚让幸福更有底色

发布时间:2021-07-01 17:36:00来源: 西藏日报


用上智能手机的农牧民群众。


藏东电网与阿里电网联网工程。


墨脱县背崩乡群众在茶山采茶。

  和谐盛世,幸福西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高原大地化作前行的力量,新时代幸福民生的画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

  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就业……每个词背后所对应的数据,浓缩成喜洋洋的“幸福”二字。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西藏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连出台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落地一笔笔民生支出,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不断发展,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千百年来,绝对贫困问题一直束缚着西藏。如今,高原儿女已彻底摆脱。

  贡觉曲珍,是土生土长的隆子县扎日乡人,见证了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2018年,扎日乡的农牧民通过务工和国家边境补贴实现了全乡脱贫。脱贫后的贡觉曲珍带领乡亲们在海拔27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种植茶叶,发展传统的藏白酒、藏香、竹器加工等产业。

  “现在我们扎日乡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边境小康村了。村民的住房都建得很漂亮,幼儿园、医院基础设施健全,从隆子县到扎日乡的柏油路已建好,过去七八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了三个多小时。还有产业园可以增收致富,乡里的年轻人都愿意留在家乡工作生活。”贡觉曲珍介绍。

  “乡里的茶园已经有200多亩,2020年第一批培育的高山古茶叶生产出成品,销路不错。今后打算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稳扎稳打。”贡觉曲珍谋划着下一步乡村振兴之路。

  从贫困乡到小康村,从荒山坡到产业园,扎日乡的发展是西藏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这场上下齐心的攻坚战中,经第三方评估,西藏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2020年10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告: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说,西藏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西藏的有力体现,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生动展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比上年增长12.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均居全国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比上年增长10%。

  与此同时,推进农牧区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化环境为主的综合整治工程,乡村面貌发生彻底改变;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城乡保障房建设等系列工程项目,2020年广大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创业就业让幸福更有质感

  在那曲市申扎县博翔时代广场,一家名为“嘎亚卓”的服装店里,格桑次仁正忙着招呼客人。“多亏了自治区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出台的各项补贴扶持政策,为我们减轻了房租水电等负担。很幸运,我们出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最好的时代。”格桑次仁怀揣着梦想,毕业后返回家乡开了服装店,主营藏式服装服饰,收入非常可观。

  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就业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同格桑次仁自主创业一般,高原大地上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创业就业故事: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户仁卓,通过培训,正式从牧民变身为产业工人;隆子河畔的温室大棚里,索朗普珍正忙碌着侍弄白菜、黄瓜等蔬菜;古格遗址下,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波林村村民白玛加布在糌粑加工厂里包装成品……

  近年来,西藏坚持政府、社会、企业多渠道解决就业,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和就业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推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奠定了基础。资料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2020年达到99%。

  发展产业是有效带动就业之举,也是乡村振兴之本。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支援下,西藏不断把内地先进的发展模式、发展经验与西藏实际相结合,围绕高原生物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边贸物流业,确立“3+4”产业发展思路,创新出符合西藏特点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经过五年的产业培育调整,产业链、供应链持续补齐建强,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二五”末的9∶32.8∶58.2调整为7.9∶42∶50.1,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表明,去年,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就业8.6万人,年人均增收4300元。仅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7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速8.9%;“3+4”产业增加值99.7亿元。

  民生保障让幸福更有温度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包虫病等肆虐西藏的地方病得到历史性消除和防治;生活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藏北群众,通过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走出“生命禁区”;全区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71.1岁……

  这一组组力透纸背的事实与数据,对生活在“世界屋脊”的人来说堪称奇迹,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更能说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帮助下,西藏公共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许多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昌都市藏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泽仁永宗说,“这一普惠西藏全区的国家医疗政策,值得称颂。”

  据了解,目前西藏已建立起健全的医疗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控等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1642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1家。每千人床位数4.9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5.89人。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使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疗卫生网遍布城乡,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48/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7.6‰,均为历史最低值。400多种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疗。

  与全面发展的健康西藏一样,教育事业、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事业均得到全面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加强,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历史性“清零”,“5个100%”目标全面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如期完成,西藏教育进入了更加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发展的新阶段。

  ——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99%以上,五年来获得各项国际国内赛事奖牌231枚,是“十二五”的1.6倍,充分展现了高原各族儿女团结拼搏、勇创佳绩的时代风采。

  ——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40元提高至185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10164元和4713元,各族人民享受到最全面、最特殊的社会保障体系。

  民生工程有“温度”,百姓幸福才有“热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区党委、政府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具体抓手,正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们坚信在伟大时代,民生不断改善的幸福画卷必将继续大书特书……

  (图片均由本报提供)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