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群众生活的最基本空间。丹杰林巷是拉萨市城关区的文明示范街巷,平整干净的石板路上游人如织,沿街的商铺窗明几净,社区居民公约、文明公约等内容上墙,在保留老城区“市井味”的同时多了一份整洁。
看着眼前的景致,丹杰林社区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回忆起十年前社区的样子,感慨道:“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社区变化非常大!”
今年43岁的边巴次仁原先是城关区编译局的一名干部,2012年被选派到丹杰林社区驻村。驻村伊始,边巴次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熟悉社区每一户居民的家庭情况。工作中,他发现部分居民对社区的政务信息、惠民政策等不太了解,来社区办事要跑好几趟。
2014年,在边巴次仁的帮助下,丹杰林社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助力社区管理,将过去张贴在社区公告栏的活动通知、政务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通过微信平台每天推送到居民手机上,搭建24小时便民服务平台。
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居民办事,也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边巴次仁告诉记者,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用藏汉双语推送各类便民信息,既方便又快捷。即便在周末或节假日,居民有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
驻村4年,边巴次仁真心真情真干,把自己从局外人变成了居民的“家里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2016年,居民投票选举边巴次仁为丹杰林社区居委会主任。从驻村干部到成为社区居委会主任,角色转换让边巴次仁对工作更加认真。
居民遇到困难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边巴次仁和同事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即便在周末或节假日也不例外。
“为及时有效帮助居民排忧解难,我们实行由党支部成员包大院、党员包户,推行‘一对一、全覆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党群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党组织服务功能。”边巴次仁告诉记者。
同时,为全面强化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综合环境持续改善,丹杰林社区整合力量,党员、网格长、商户同心协力,加强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及时清理垃圾杂物。同时,持续规范经营秩序,大力整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店外杂物,全面清除墙体乱涂乱画、小广告,规范橱窗广告、宣传条幅等,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
夏日的清晨,边巴次仁照例边吃早餐,边打开手机查看社区微信群消息。
“我家的电动车已经拿到牌照,领取了行驶证,谢谢社区工作人员!”“书记啦,我的店铺需要帮忙翻译一个好听的藏语名称。”“4号大院地面渗水,麻烦查看一下。”……
“收到,我20分钟后到你店里。”在回复了社区居民张先生的求助消息后,边巴次仁匆匆吃完早饭,就赶往他的店铺。
一直以来,边巴次仁不但利用特长给大家当免费翻译,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
边巴次仁与社区干部还经常举办联谊活动,组织辖区流动商圈党支部与居民参加,融洽邻里关系。
丹杰林社区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尽管各族居民的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但无论谁家遇到困难,大家都尽己所能提供帮助,社区各族居民间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2016年,居民格桑卓嘎的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出现漏水、发霉等问题,附近的商户得知后,第一时间帮她租了房子,并捐款2万余元为她修缮房屋、购置新家具,让格桑卓嘎感激不已。
夕阳西下,在社区忙碌了一天的边巴次仁再一次打开微信群,查看群里居民的求助信息落实情况。居民的求助信息能办的马上就办,不能马上处理的也会向对方解释清楚,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是城市治理的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像边巴次仁一样,用真诚和执着书写着为民情怀,不断探索社区治理方法,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让拉萨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林芝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筛查
近日,林芝市卫生健康委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协助下,邀请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广东省慈善总会、陈绍常慈善基金会对林芝市儿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最终筛查确诊工作。[详细] -
洛桑曲扎:用己所学,回到高原建设家乡
“作为一名来自西部的大学生,家乡的发展,我时刻挂怀。记者采访了解,大学4年的资源勘查专业学习中,好学、不怕苦的洛桑曲扎积极参与野外实践,尽情享受在广阔天地寻找地质宝藏的快乐。[详细] -
探访西藏自治区边境小镇扎日:戍边人的生活日新月异
扎日乡紧邻印度,驻地海拔约2800米,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顶处偶有积雪,气候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小镇犹如江南秀美画卷。[详细] -
脱贫攻坚战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扎西岗乡是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人口最多农田最肥沃的一个乡镇,号称“拉孜粮库”,也是拉孜县脱贫攻坚战成果最丰硕的一个乡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