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产业兴村,藏族家庭生活越来越好
“近年村里开始实行土地租金分红,家庭收入增加了约两倍,现在年收入大概70万元(人民币,下同),生活条件变化很大。”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37岁的藏族青年拉巴次仁在家里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近日,37岁的藏族青年拉巴次仁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的家里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他表示,近年村里开始实行土地租金分红,家庭收入增加了约两倍,现在年收入大概70万元人民币,生活条件变化很大。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巴吉村位于318国道沿线,是八一镇最大的行政村,现有农牧民101户476人。该村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3706.6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0元,村集体资产评估达10亿元,是西藏自治区小康建设示范村。
记者近日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外媒体采访团来到巴吉村时看到,村中道路平整,传统藏式民居和新建欧式别墅交错坐落。拉巴次仁家的院内种有许多绿植,房里有藏族传统炊具,客厅茶几上摆着藏式奶渣和新鲜水果。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林芝市周边村民主要靠农牧业和打零工维生,当时巴吉村不少村民参与木材运输,但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概念,村民常常各干各的,缺乏稳定收入。近十余年来,巴吉村逐渐发展了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建材市场、仓储物流园等,逐步实现产业兴村。
近日,35岁的藏族青年巴登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家里接受记者采访。巴登现在经营家庭旅馆,他表示,未来还会传承农牧业,希望与旅游业结合,让游客体验自家生产的绿色食品,也期待旅游业对农牧业有促进作用。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拉巴次仁一家有六口人,目前来自村集体的土地租金分红占全家收入约七成。此外,家里还购买了挖掘机雇人开,并有卖水果的收入。2018年,他家搬入约200万元的两层新房。
拉巴次仁的女儿现在就读小学四年级,学校为广东省援建,离家仅约八分钟车程。拉巴次仁说,一家人还没有去过区外,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以后有机会打算带孩子到北京看看。
巴吉村所在的林芝市,平均海拔约3000米,气候宜人。春季有数百里沿河谷的桃花盛开,因此被称为“雪域江南”。距离巴吉村约70公里的鲁朗镇,自然风光秀丽,更被称为“东方瑞士”。
记者来到鲁朗镇扎西岗村时,35岁的村民巴登正在扩建家庭旅馆。七年前开始从事民宿生意的他告诉记者,起初并没有经验,服务不规范,游客入住时没有单独的房间,而是直接使用家庭多余的床。
巴登说,后来村里组织有意愿经营家庭旅馆的人进行培训,掌握相关服务技能。游客到来后,村里还会统筹协调,避免恶性竞争,相关服务越来越规范。
他还提到,建设家庭旅馆,当地政府协调银行给予村民低息或免息贷款,帮助非常大。
扎西岗村距离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仅约3公里,近年来除发展家庭旅馆外,还拓展响箭、骑马、藏餐等体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目前全村有51家经营家庭旅馆,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94万元。
近日,35岁的藏族青年巴登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家里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巴登家现在每年入住游客最多达2000人次,收入逾20万元。而在发展家庭旅馆前,他家主要靠农牧业维生,基本没有现金收入。
如今生活条件明显变好,巴登每天早上还会去给牲畜喂草,之后回家给旅馆换洗床单等。旅馆扩建后,每天将可同时接待20多人。
巴登说,未来还会传承农牧业,希望与旅游业结合,让游客体验自家生产的绿色食品,也期待旅游业对农牧业有促进作用。
记者到访巴登家时,天空正下着小雨,远处的高山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巴登说,对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满怀期待,“希望铁路能修到家门口”,到时出行更加便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老党员贡嘎:初心不改 使命不忘
在工布江达县嘎木村的村道及农田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戴着红红的袖标巡逻。[详细] -
西藏拉萨当雄县科学育牛 牧民家庭日子更“牛”
阿旺多布杰告诉记者,在科学养殖方面,牧场推广母牛“一年一胎”繁殖计划,推进母乳喂养计划,并建立科学标准饲喂菜单。[详细] -
阳光洒满雪域高原
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西藏全区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纳入“三区三州”范围重点支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