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穷土地”收获“幸福果”——青海前沟村的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20-12-08 15:02:00来源: 新华网

  自从家里新装了暖气片,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村民王录巡山归家后,都要看看锅炉水泵控温器上的数字。住惯了“冰窝子”,现在的生活是他之前不敢想的。2017年,通过发展当归种植产业,贫困户王录脱了贫。

  时值初冬,从湟源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驶16公里,道路两旁挺立的油松、云杉等树木逐渐显现,便到了前沟村。

  “当归种植我现在门儿清,啥时候铺地膜、栽苗,如何施肥、除草,你问我准没错。”王录说着,向记者展示他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起初我怕我种不好,种粮食我在行,但种药我确实不懂。”

  县里组织的中藏药材种植培训打消了王录的顾虑。在地里“趴”了半辈子的王录,在56岁的时候又开始学习“种地”。从种植技术到销售渠道,王录慢慢摸索学习。

  今年,依靠种植的5亩当归,他收入8100元。从能种地,到种好地,在王录看来,农民已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份值得深耕的职业。

  “产业扶贫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作物收益率低、市场化组织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前沟村第一书记赵雪彬介绍,为了优化种植结构,近些年,前沟村除了实施当归、黄芪等药材种植项目,还开展蕨蔴良种繁育、苗木和树莓种植项目。

  早在2009年,前沟村引进树莓种植项目,村子就与这“红果果”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在前沟村党支部书记晁沐带领下,村里成立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王录和妻子马常芳将家中8亩土地流转给了公司。

  “目前,公司有6500亩树莓生产土地,其中95%为流转的农耕土地。”晁沐介绍,2016年公司实施扶贫项目,在村子建成625亩红树莓种植、育苗基地。项目实施前4年,对贫困户实施每年1000元的保底分红。从第5年树莓盛果期开始,将树莓基地5亩土地净利润的30%给贫困户分红。

  “除了每年每亩土地可以收到500元的土地流转费,我还能在公司的树莓种植基地打工,树莓结果以后还有分红。”马常芳说,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小小的树莓不仅让村民增收致富,同时村子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丽。

  如今,走进前沟村树莓庄园,种植基地地垄里埋着越冬的树莓。“树莓冬天会休眠,要在土壤封冻前,将树莓的枝条顺行按倒在地面,同时用盖土把枝条盖严实。”马常芳介绍,为了方便游客采摘、游览和休憩,庄园内还修建了木头栈道、人工湖和“树莓宾馆”。

  目前,前沟村树莓产业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参与发展,树莓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解决了周边800户农民的务工问题,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穷土地”收获“幸福果”,前沟村村民也迎来幸福生活。

  “开水泡馍”变成了家常拉面,76岁的独居老人吴延顺,在村里的“幸福之家”解决了吃饭难题;扶贫车间成了村中妇女的“好课堂”,65岁的村民张启梅巧手翻飞间,一副图案精美的鞋垫便制作完成;村内宜林荒山实施2160亩造林工程,栽植2.7万余株行道树和2000余平方米的花草植被,曾经的荒坡披上“绿衣”……

  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前沟村的美丽蜕变正在进行。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