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南木村: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路

凃琼 发布时间:2020-11-12 10:06:00来源: 拉萨日报


图为曲水县南木村村民喜迎野生葡萄丰收。 拉萨融媒记者 凃 琼摄

  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南木村位于318国道沿线,与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隔河相望。2018年,南木村实现脱贫。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南木村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把葡萄发展成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农牧民为股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创新体制机制 农牧民变股民

  初冬,曲水县南木村南木沟野生葡萄的采收期就要结束了。一大早,南木村近70位村民赶到种植基地,抬手间,枝头的那一串鲜甜就落入筐中。一年的辛苦劳作就要告一段落,看着满筐圆润的果实,央金心情很好。

  央金家世代务农,春耕、秋收、冬藏,弯腰弓背囿于一方,是千百年来农牧民的传统生存模式。过去,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也换不来一家人的温饱。

  南木村第一书记尼玛告诉记者,过去,南木村的集体经济没什么起色,村里种过玛卡、园木树苗,效果都不理想,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过七八万元。

  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第二年,南木村成立了曲水南迦净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情况开始有了改善。曲水南迦净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村级股份合作组织,通过盘活集体资产、集体土地,创新集体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将村委会资产、资金、资源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股份,平均量化到符合身份界定程序的个人身上,以南木村全体村民为股东创办两家村级股份合作组织,让村民享有股权。

  体制机制理顺了,下一步就是选定产业。几年前,昌都的鲁生夫妇为才纳乡引进了盐井的野生葡萄。盐井的野生葡萄久负盛名,其果实可以酿酒、制作果酱和染料,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多次调研,南木村决定种植葡萄发展村集体经济。

  全村入股 小葡萄变大产业

  2018年,南迦净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同时还下设一个子公司——西藏华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做野生葡萄种植和沙石运输。南木村26户村民的50亩土地流转用于种植1.5万株野生黑葡萄,每亩租金1500元,出租8年时间,每3年增长一次租金。新种植的野生葡萄3年后即可大规模结果。南木村还派出了专人学习,目前已掌握一定的传统酿酒技术。

  同年,南木沟从山东和昌都芒康引进赤霞珠、蛇龙珠、佳美等几个世界酿酒品种,依托南木沟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通过“基地+农户”的形式,南木村在南木沟五组陆续建成了近100亩拉萨最大的露天葡萄种植基地。像央金这样不方便外出的村民,能够在葡萄基地就业。在这里务工,他们共有3份收入,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加上年底股权分红,一年能挣好几万元。

  2019年初,南木村党委和南迦净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村民兑现土地出租金、务工费、机械运输费等43万余元,并将2018年利润50%作为分红资金,剩余50%利润作为公司流动资金,支持村里其余各项事业发展。

  不过一年多,葡萄基地就让村民“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就业增收,大家都很认可这个产业。可村委会需要考量的可不止带动就业这一项,他们希望这个产业逐渐发展成南木村的支柱产业,带动全村百姓持续增收。“葡萄是我们长远的一个项目,下一步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我们把葡萄的产业规模扩大,以此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尼玛说。

  延伸产业链 谋求新发展

  为了发展壮大葡萄产业,尼玛带着团队对葡萄基地收益进行了初步测算。数据显示,一亩地以传统方式种植青稞,收益有600至700元,种植野生葡萄,通过采摘来获取收入的方式,每亩收益有1万元,如果延伸产业链,深加工成葡萄酒、葡萄果酱,一亩收益能达2至3万元。

  村委会决定逐年扩大葡萄规模,并打算在三年内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到200亩。村委会旁建好了葡萄酒制作工坊,村民多布庆外出学成归来后,教授村民学会了酿造葡萄酒。如今,他已经成为了西藏华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更多地承担着整个葡萄产业链的运行情况。

  看着葡萄产业越来越好,管护员次仁旺堆干得更起劲了。这位过去的建档立卡户,如今成了种葡萄、管葡萄的一把好手,每天150元的工资收入让他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现在唯一的牵挂就是在内地上学的孙子,他想把钱攒下来,让孙子在外没有担忧地好好读书。

  对于南木村下一步的发展,南木乡也有了明确的规划。“南木村今后将结合沟域特征,重点打造葡萄产业和旅游产业,这是我们对南木村下一步的定位。”南木乡乡长成小龙介绍到。

  昔日的贫困村变成美丽的新农村,在乡、村两级的搫画中,南木沟的葡萄基地旁还会种植苹果、桃子、车厘子等经济林木,春季落英缤纷灼灼其华,夏季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秋季果实累累满目喜悦,特色林卡装点其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铺展。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