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资兴:“仙草”变身致富果 点石成金助脱贫
青山绿水东江湖的美景。李芳森 摄
立冬将至,今年的最后一缕秋风,吹入了湖南省资兴市,24万亩东江湖上,泛起一抹抹水波。纯净的水汽也跟随这波秋风,潜入岸边的沙子堰山上,滋润着石壁上一种精灵般的植物——铁皮石斛。
石斛,常见于山谷之中,因其保健功效,有着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美誉。如今,仙草石斛在资兴白廊镇白廊村试种成功后,在荒山上发挥着“点石成金”的能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谭跃平正在察看石斛的长势。李芳森 摄
旧忆
资兴,自古便是野生石斛生长之地,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里,石斛也占有一席之地。
“资兴以前是蛮荒之地,缺医少药,先辈们日日受着病痛的折磨。直到有一天,一只神鸟从天鹅山出发,越过八面山,飞到回龙山,衔回三株仙草,祛除病痛,先民才得以继续繁衍。”虽过不惑之年,白廊村东江斛农旅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跃平依然记得孩童时代父辈们讲述的故事。
“这三株仙草,就是铁皮石斛、铜皮石斛、紫皮石斛。”谭跃平坚信,石斛有着神奇的保健能力,因为他与石斛的相遇,并不限于传说。
“小时候,每次肠胃不适,奶奶就会从山上采回一些铁皮石斛熬汤,喝过后就好了。”在谭跃平的成长里,少不了石斛的守护,这也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希望生长于大山的石斛,能守护更多的村民。
谭跃平没想到的是,东江湖畔种植石斛,也成为地方发展的选择。
栽种半年的铁皮石斛长势喜人。李芳森 摄
抉择
“山上有树不能砍,地下有矿不能采,湖里有鱼不能捕,家里有猪不能养。”东江湖,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在5A级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桂冠之下,是多年产业转型的沉重。
一坝锁东江,高峡出平湖。1986年,东江湖正式下闸蓄水,资兴的库区移民们由此过上了靠山采矿伐树、靠水网箱养鱼的生活。
粗放的生产方式,虽能解发展的一时之渴,但却给环境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绿水青山东江湖与资兴人民渐行渐远。
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再造金山银山。近年来,资兴不断加大投入,推进东江湖保护“一号工程”,关矿封山的同时,做活可持续发展的水文章,积极引导湖区群众转型发展柑橘、茶叶等农产品生态种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等特色产业,让一湖碧水重回资兴人民眼前。
仿野生环境种植的铁皮石斛,凭借起生态优势及可观的利润,逐步成为东江湖畔的产业新宠。
何小金正在修剪杂草。李芳森 摄
惠民
白廊村,200亩的荒山之上,遍布石头。谭跃平带领着贫困户何小金和蒋礼英在沙子堰山上忙碌,修剪杂草、滴灌浇水、察看石斛长势。
虽是荒山,但距东江湖只有百米之遥的沙子堰山,也不允许大规模开荒。荒废可惜,谭跃平寄希望于心中的铁皮石斛,期待它能发挥“点石成金”的作用。
树体式、树桩式、石壁式、船体式,一万丛铁皮石斛以不同的“姿势”,扎根在荒山之上。湿度大、空气好、水质优,在这片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的土地上,毋须大开发,谭跃平当年试种,当年便获成功。
“一天100元左右的工资,让贫困户脱贫有奔头。”离采摘期虽还有三年半,但铁皮石斛已在白廊村的脱贫进程中发挥作用。前期的水管铺设、水池建设、道路硬化、杂草清理,以及日常的管护,已经给村里带来数千人次的劳动收入,何小金便是受惠者之一。
“家里的网箱上岸了,我也跟着上山了。”54岁的何小晶,面对今年全面永久性禁止东江湖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东江湖退出10多万平米后网箱养鱼,脱下防水服,带着镰刀进入种植基地工作,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加上妻子在民宿做服务员的收入,以及儿子外出做厨师的工资,这个曾过着水上漂泊生活的家庭,也逐渐稳定下来。
“打造农旅结合的铁皮石斛基地,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在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做好教育科普,缓解贫困户的就业压力。”看着长势喜人的铁皮石斛,谭跃平也开始谋划起下一步的发展。
而铁皮石斛基地所在的白廊村支部农场,通过“农场+基地+贫困户”模式,使贫困户通过务工、租金、分红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目前有6名贫困劳动力在支部农场实现稳定就业。
一幅脱贫致富的画卷,正在这片绿水青山中徐徐铺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出版发行
《十村记:精准扶贫路》采用独特视角,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十个村的脱贫之路。编写团队结合这些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回溯其贫困的原因,聚焦几个人物或家庭的生活变迁。[详细] -
“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行在郴州启动
11月1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行暨“红色郴州·绿色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郴州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将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工作。[详细] -
“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行活动在郴州启动
湖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屈贵全为活动授旗。屈贵全表示,要大写湖南文化扶贫的巨大成效,广泛凝聚决战决胜的舆论力量;特写基层文化扶贫的靓丽故事,充分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