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藏毯织就致富路

张婷婷 发布时间:2020-11-09 08:59:00来源: 西藏日报

  藏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汇了雪域高原千年文化的积淀,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成为世界民族工艺美术宝藏中的“明珠”。江孜县素有“藏毯之乡”的美称,古城的商贸繁华和文化底蕴让藏毯编织技艺在江孜绽放异彩。

  从小听着织机声长大的旦增称来特别喜欢研究藏毯工艺文化。2014年,旦增称来从西藏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设计专业毕业后,毅然放弃考上的公务员职位,回到江孜,创办了最适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旦增称来说:“我想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而且,优秀的江孜藏毯文化也必须有人来传承发扬!”2014年,他带领8名群众创办了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创业。人员少、技术弱、销售渠道窄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旦增称来面前。人员少,他便自己来;技术弱,他便自己去学习摸索;销售渠道窄,他便自己各处联系。合作社创立初期,主要沿袭“按旧毯打结来纺新毯”的技术,纯手工编织出的藏毯毯绒较长,更加柔软而富有弹性。但因合作社的产品品种单一,藏毯逐渐滞销。旦增称来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创新藏毯纺织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才能稳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于是,旦增称来开始在创新藏毯的图案上下功夫,潜心钻研透视关系、色彩搭配、明暗对比等方法。一天,他突然想到:能否将在大学期间所学的CAD绘图知识,运用到传统江孜藏毯的图案设计中呢?经过旦增称来反复分析和实验论证后,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反复摸索,精心试验制作,2016年初,合作社成功研发了独具特色的“看照片纺藏毯的纸样使用技术”。运用该技术,每张藏毯先在电脑上设计,然后出图,最后利用设计图和独特的打结以及渐变色处理方式,生产出的藏毯具有3D效果,突破了藏毯产品花色单一的瓶颈,成功实现了“私人订制”。目前“藏毯纸样使用技术”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先后在国内外获奖。

  同时,旦增称来将绩效工资机制引入到了合作社,工人们可以按日常表现、生产的产品数量等领取浮动工资。随着合作社产品销路的拓宽,销量的增加,合作社员工的月收入同比提高了58%,大家脸上的笑容多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2018年,在合作社发展成熟的基础上,旦增称来又成立了西藏江卡尔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索日巴”与“昵炜藏毯”品牌商标,取得了“藏毯.com”国际顶级域名证书,公司先后被授予“十三五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西藏自治区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为了持续提高贫困群众的自主脱贫能力,旦增称来带动26名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业,年人均增收6万元。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他又通过安排合作社外的群众从事挂毯装裱、货运等工作,带动贫困群众社外灵活就业。同时,针对贫困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农牧民群众可在家纺织图案比较简单的藏毯,或从事毛纺、捻线、缠线团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社外“不离家”就业。现已有42人通过该模式就业,年人均增收4200元至3万元。

  2019年,旦增称来又帮助周边比较分散的中小型合作社完善了销售体系,加强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难、收入低、无技术等难题,现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6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100%。同时,还针对无劳力的贫困家庭,采取无偿分红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增收。合作社每年向135名无劳力贫困群众人均分红1500元,现已兑现分红38万元。

  “感谢合作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不离乡不离土’实现了增收致富。”合作社员工欧珠高兴地说。

  旦增称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事迹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2017年,他当选为十一届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2019年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第一批全国乡村文化与旅游能人”“人民日报全国乡村致富带头人”“2019年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第十四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江孜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