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70年,看今日昌都巨变

贾华加 李元梅 发布时间:2020-09-23 08:5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昌都解放70年,是昌都各族人民当家做主、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谱写繁荣进步新篇章的70年,是昌都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社会财富日益丰富的70年,是昌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取得新变化的70年,是昌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70年。”9月20日,昌都市政府副市长卫强在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说。


图为昌都市全景 昌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昌都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的昌都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1950年10月19日,昌都宣告解放,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高高飘扬。

  解放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昌都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彻底告别了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的跨越转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

  2019年,昌都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20.96亿元,是有统计数据可查的1958年的539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03亿元,是1958年的680倍,年均增长1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85亿元,是1978年的1237倍,年均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45元,是1959年的5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650元,是2005年的4.3倍。


图为丰收的喜悦 昌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7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持续加大对昌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卫强说,“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投资达到1100亿元,相当于2010年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4倍,昌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能源保障体系、现代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现代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昌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6年以来,昌都市累计减贫3.8万户19.4万人,1127个贫困村退出,11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有史以来第一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解放前的昌都只有两所私塾,学生不到20人。经过70年的发展,昌都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9所,在校学生达14.7万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79.75%、99.85%、100.38%、65.9%。

  1950年,昌都没有一所医院,现代医疗人才资源匮乏、仅有少数僧医和零星藏医,劳动人民生病只能小病拖、大病扛。如今的昌都建立了藏中西医结合、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19年底,昌都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490个,拥有床位2765张,卫生技术人员3642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3.5张、4.62人;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1.88/10万,婴幼儿死亡率降至6.70‰,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5.5岁提高到2019年的70.6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7.6%,相关指标与70年前相比均大幅提升。

  昌都藏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19年,昌都已建成市图书馆及11县(区)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1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目前,昌都已建有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盐井制盐技艺等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昌都茶马广场夜景 昌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当前,昌都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2019年昌都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47.6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1万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2.27万人,累计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新增城镇就业5153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0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横断千山迎巨变,吉祥三江已腾飞。今天,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昌都正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李元梅)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