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万能校长”强巴次仁

发布时间: 2025-09-15 11:03:00 来源: 西藏日报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宁静的校园,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强巴次仁一手拎着扫帚,一手拿着抹布,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清扫。

  打扫干净卫生,检查完学生宿舍,耳畔渐渐响起孩子们的喧闹声,强巴次仁捶了捶腰,笑了。

  “我从小就崇拜老师,当一名老师是我的梦想。”2000年,强巴次仁从原拉萨市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日喀则市萨嘎县任教。如今,他已是萨嘎县昌果乡完小校长。25年来,他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点亮了无数牧区孩子的求学路。

  回想起2001年刚到昌果乡完小时,只有3名教师、20多名学生,教室是土坯房,取暖要烧牛粪,照明靠煤油灯,与家里通信靠写信,因为交通不便一年只能回一趟位于拉萨市尼木县的老家。坚持,全凭“当一名好老师”的初心。“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们有了感情,就再也离不开了。”强巴次仁笑着说。

  最让他焦心的是辍学的孩子。“学习是贫困山村孩子的唯一希望”,抱着这一信念,强巴次仁一次次走进牧区帐篷。一次劝不回,就去两次、三次、四次……鞋底磨穿了,嘴皮磨破了,终于把孩子们一个个带回了教室。如今同在昌果乡完小任教的达瓦石决常说:“没有您的坚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强巴次仁常说:“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家境困难的学生缺文具、缺生活用品,他常自掏腰包,却没有记过一次账。“其他老师也在做,不光是我一个人。”强巴次仁谦虚地说。2016年起,强巴次仁发起党员教师“结对认亲”,一名党员老师与4到5名家庭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结成“对子”,在学习上辅导,在生活上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更多温暖。

  如今,昌果乡完小早已旧貌换新颜,教学楼、住宿楼、阳光房宽敞明亮,有专用洗漱房、集中供暖,智慧教室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见证了这所边境小学蝶变的强巴次仁,强烈地意识到,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思想,于是他把爱国主义教育办成了学校特色课程。每周一,师生轮流在国旗下演讲;每周五,给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聘请法治副校长,定期到学校上国防教育课;组织学生进营区参观体验,跟着联防巡逻队巡边……他将“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理念,刻进了每一名学生的心里。

  由于学校没有专业的维修工,强巴次仁在校长之外还扮演着多种角色——水管漏水、电线短路,他撸起袖子当电工;桌椅“缺胳膊少腿”,他拿起锯子变木匠;垃圾堆积,他开上垃圾车运到处理点。老师们常说:“强巴校长就像个‘万能工’,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有人不解:“作为校长,为什么要做这些小事?”他摆摆手笑着说:“学校的事没有小事,只要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什么都愿意做。”

  常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缺氧、熬夜、超负荷在强巴次仁的身体上留下了病痛,可只要上课铃一响,他仍准时出现在教室。看到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强巴次仁把这当成自己最珍贵的荣誉,正像他所说的:“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在于能用今天的耕耘,守望明天满园花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自治区优秀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到“全国模范教师”,再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荣誉是对他教育人生的褒奖,更是对“人民教师”四个字最生动的注脚。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深耕教育沃土 护航学子成长

    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墨竹工卡县教育系统积极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小组团驻点式教育援藏”工作,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学作息“小周制”,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休息时间,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提升学习效率。 [详细]
  • 贡嘎县吉雄镇:普法进校园 护航成长路

    为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日前,贡嘎县吉雄镇司法所、平安办以“引航青春 法护成长”为主题,邀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在吉雄镇中心小学开展普法宣讲活动,为同学们送上秋季开学的“法治第一课”。  [详细]
  •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日前,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大学渭城校区举行。来自国家民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北方民族大学等30余所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