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歌舞展演现场。记者 谢筱纯 摄
在阿里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小朋友学习藏文书法。记者 达珍 洛桑旦增 摄
在拉萨市罗布林卡内,工作人员为群众介绍文创产品。记者 旦增兰泽 摄
在日喀则市非遗展销现场,展商在制作荞麦饼。记者 旦增嘎瓦 杨子彦 扎西顿珠 摄
在山南市传统服饰展演中,模特身着珞巴族服饰登台走秀。记者 汪纯 摄
在日喀则市非遗展销现场,主播通过直播为网友介绍非遗特产。记者 旦增嘎瓦 杨子彦 扎西顿珠 摄
在那曲市团结广场,群众感受藏文书法魅力。记者 赵书彬 摄
在林芝市非遗活动现场,群众展示珞巴织布。记者 谢筱纯 摄
在日喀则市主场活动开幕式上,演员表演拉孜堆谐。记者 旦增嘎瓦 杨子彦 扎西顿珠 摄
昌都市贡觉县中心小学学生参观非遗展板。记者 平措郎加 摄
6月8日,西藏自治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日喀则市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举行。
在非遗歌舞专场开幕演出中,日喀则市开场舞《温巴顿》、那曲市二重唱《那曲拉伊》、阿里地区歌舞《果尔孜》、山南市歌舞《羊卓果谐》、林芝市贡布箭歌群舞《哒拉姆》、拉萨市歌舞《协荣仲孜》、鹰笛二重奏《金刚山崖上的雄鹰》等节目陆续上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内涵深厚的视听盛宴。
“西藏的自然风景就足够惊艳了,没有想到,在这次自驾途中,我还能欣赏到这么多特色节目,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广东的旅客张东生说。
除表演外,日喀则市还同步开展了非遗展示展销、“非遗献礼·电商助力直播带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夏鲁文物特展”、分场地自由表演等宣传活动。
“孩子们很喜欢,也很感兴趣。”正值端午假期,市民扎西央宗专门带着孩子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希望今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热爱,继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日喀则市副市长张云宝介绍,日喀则是藏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全市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发展路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健全,非遗人才队伍稳步增长,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和热情显著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52处,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71项、代表性传承人676人,梯次合理、规模适度、传承有序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成,城市品位和人文精神相得益彰。
“自治区将主场活动设在日喀则,是对日喀则市近几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充分肯定。”张云宝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好兄弟地市的经验做法,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深耕文化沃土,深挖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永久保存、永放光彩;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让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展现新时代风采、助力新时代发展。
据悉,今年西藏“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和“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广大群众、游客和网友在体验中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共享保护成果,切实增强全民参与意识、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生动局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