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造像工艺美术大师东嘎次仁: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
开栏语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逐梦人的时代,更是实干家的时代。在一代又一代人言传身教中,工匠精神薪火相传,构筑起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10月9日,首届“拉萨工匠”揭晓,共有6人获此殊荣。他们用坚持、创新、奋斗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匠心筑梦’在拉萨”栏目,带您走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创意与情感碰撞的火花,共同见证他们用匠心书写的精彩篇章!
走进位于拉萨市达孜区的西藏巴扎嘎实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就传来了“铛铛铛”敲打金属的声音,这里是刚被评选为“拉萨工匠”称号的东嘎次仁的生产车间,他和徒弟们正全神贯注地锤打、焊接、塑造着手中的金铜材料。出生于金铜造像工艺世家的东嘎次仁,9岁开始跟随舅舅学习绘画和雕塑技艺,正式成为家族技艺传承人,直到25岁自立门户。如今42岁的东嘎次仁在传承路上走过了33个春秋,带过40多个金铜造像手工艺人。此外,擦擦模具也是他始终坚守的雕刻技艺。经过多年的坚守和努力,他荣获了“拉萨市工艺美术大师”、第三届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传承匠心 工匠学艺要先学德
东嘎次仁从小耳濡目染金铜造像工艺的精妙之处,他的舅舅看他对金铜造像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便在他9岁时传授他技艺,从此东嘎次仁踏上了学徒之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东嘎次仁一直跟随舅舅学习了16年。“舅舅传授技艺非常严格,白天学习雕塑,晚上学习绘画,作品稍有不妥就会受到极为严厉的批评。当时我觉得舅舅太严厉了,自己有时都想放弃。”东嘎次仁说,“现在回想起来,舅舅对我严厉是对的,金铜造像工艺容不得一点马虎,正是因为舅舅严厉的教导,才有了我现在的成就。”
在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后,东嘎次仁于25岁正式出师,成为了一名独立的金铜工匠。他回忆说:“当时舅舅有30多个徒弟,因为我绘画技艺比较好,除了金铜造像工艺外,舅舅还传授了我度量经、擦擦模具制作等技艺。”在多年的学徒生涯中,东嘎次仁觉得金铜造像工艺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工匠的耐心和诚信。
“在学习过程中,舅舅始终教导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做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我们会接触到很多贵重的东西,比如金银珠宝。在金铜塑像过程中,绝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偷梁换柱欺骗客户,这是工匠做事的根本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东嘎次仁说,这些年,跟随自己学习的徒弟有40多个,学习时间最长的已有10年。在日常教学中,他始终牢记舅舅的教诲,秉持着同样的教育原则——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
“我跟师父学艺7年多了,一开始师父就教导我们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学手艺要细心耐心,一件艺术作品需要慢慢打磨,人的心智也需要慢慢历练。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像师父一样,为传承传统手工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徒晋美说。
精益求精 一毫米敲打数十次
在工厂车间里,记者看到东嘎次仁的徒弟手上戴着厚重的手套,目不转睛地用工具修饰和润色着手中的作品,以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达到最好的品质标准。“雕塑铜像,首先要用泥塑做好样品,再用铜做好模型,一件铜器需要经历选材、锻打、火烧、焊接、打磨、抛光等十几道工序。西藏的雕塑在技法上除了一般的铸、雕、提、包、镀、嵌等外,还采用了敲击法,做工独特精细,是高原工艺的重要体现。”东嘎次仁说,一个80厘米的铜像,通常需要两名工匠花费超过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而对于一个高度17米,还需要庞大底座支撑的铜像,则需要十几名工匠耗费一整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仅雕凿工具就有100多种,铜像上每1毫米的地方,都需要工匠反复敲打数十次。
除了制作金铜作品,东嘎次仁还有一项引以为傲的技艺——设计制作擦擦模具。这一技艺不仅难度极大,而且市场相对狭小。“舅舅有30多个徒弟,我的雕刻和画画是最优秀的,所以制作擦擦模具的手艺舅舅只传授给了我一人。”东嘎次仁自豪地说。传统擦擦模具制作复杂,包括剪切、铸造、錾刻和最后的加工,每一步都要有极高的技术和耐心。近年来,东嘎次仁设计制作了近20枚擦擦模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东嘎次仁的家族展览馆中也收藏了七八种他制作的擦擦模具。
实干创新 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每一次获奖都会使我觉得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今年我获得了‘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让我越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在传统工艺中寻求创新,才能配得上这个荣誉称号。”东嘎次仁说,除了铜像外,他平时也会做一些市民和游客喜欢的文创作品,比如香炉、铜狮子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器皿等。
此外,东嘎次仁还是一位企业家。他先后创立了西藏玉佤仓工贸有限公司、西藏巴扎嘎实业有限公司,带领着十几名学徒,承接来自全区各地的订单。“我坚信一个个家族的文化可以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用文化来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收入来自于社会,也应该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东嘎次仁说,虽然自己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在创业过程中,东嘎次仁从没有停止过帮扶行动。企业业绩辉煌时,他每年都会给西藏的一所学校捐款6万元,如今这个善举已持续了8年。
在东嘎次仁的家族展览馆中,从第一代传承人扎南到第五代传承人罗布占堆,金铜造像工艺已有400多年的家族历史,展厅中能看到大量精美的传世精品,积淀着岁月的痕迹,有些作品甚至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凝聚着家族的匠心传承。东嘎次仁希望能够继续传承金铜工艺,培养更多的学徒,使这一传统手工艺得以延续、发扬光大。
16岁的旦增伟色如今也跟着父亲东嘎次仁开启了学徒之路,他按照父亲的要求,白天上学,晚上学习绘画以及雕塑技艺。“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每当他做出一件作品,获得一项荣誉,我都觉得非常自豪。”旦增伟色说,他希望自己能够传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名合格的金铜造像手工艺人,使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江海艺境”南通市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
10月12日,“江海艺境”南通市美术书法作品展在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开幕。展览荟萃南通市70位书画家的70件书画精品,是书画艺术“南通现象”在拉萨的首次展示。 [详细] -
那堂铭记一生的美术课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才有了正式的美术课。小学时的美术课,一般是校长或者教导主任教我们一些简笔画,那时,我不喜欢美术课,因为我画什么都是“四不像”。 [详细] -
中国美术馆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2023年教师节专场活动
为迎接第39个教师节的到来,中国美术馆7日在京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2023年教师节专场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