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高原上的儿童戏剧之花

发布时间:2023-09-19 09:39:00来源: 西藏日报

  儿童话剧《特殊作业》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于2012年出品和首演,犹学忠编剧,廖向红导演,曾斩获“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第九届话剧金狮奖儿童剧剧目奖”等多个业内优秀剧目奖及编导演单项奖。2022年11月,在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建团60周年之际,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授权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复排该剧目,援藏导演马彦伟联合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导演尼玛玉珍共同执导,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员出演。复排作品于今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当天,在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剧场首演。

  8月8日,由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副团长、援藏干部韩文亮带队,《特殊作业》在中国儿童剧场顺利完成在京首演。此次在京演出,主要是为援藏干部家属举办的专场慰问。同时,该剧目入选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新时代优秀儿童戏剧”线下展演优秀剧目。

  《特殊作业》的舞台布景选取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符号,协助完成教室和家庭两类主要场景的切换;以居中的黑板景片、可移动的课桌椅实物,勾勒出教室场景的基本轮廓;黑板上的文字“特殊作业”“主题班会”等提示场次主题,可移动桌椅配合演员调度,多次变换位置;错落有致的多扇窗口景片,配合“窗内”灯光的起收,营造出万家灯火的环境意象;不同风格的室内家具,比如,书柜与写字台、博古架与红木雕花椅、单人沙发与电话座机等,烘托出不同角色所处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氛围与调性,为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以及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的展开,做出相应铺陈。

  剧作讲述了五位少年主人公通过完成学校布置的一次以亲子互动实践为内容的特殊作业,化解家庭矛盾、增进亲子情感、体悟亲情可贵的心路历程。五位主人公虽然都是独生子女,但家庭境况各有不同,可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结构,使得亲子之间的情感对于独生子女而言显得格外重要。相较于多生子女,在心理和情感层面上,独生子女对于父母的依赖性更强。但在现实生活中,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迫使未成年子女不得不早日学会独处独乐。剧作对这一社会现实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描摹,剧中人物在完成特殊作业的过程中,或加强、或修复、或建立亲子情感链接,重新审视当代语境下的孝悌之义,最终共同奔赴蓝天白云下充满光明的幸福生活。在社会学视域中,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其稳定性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因此,剧作对亲子关系的反思,对我国传统孝亲思想在新时代的再抒写,对家庭问题的折射,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始建于1962年,至2022年已走过60个春秋,既创作出了《文成公主》《阿古顿巴》《共同家园》《扎西岗》《不准出生的人》《八廓街北院》等反映西藏历史文化生活的鸿篇巨制,也尝试以小品的形式将话剧艺术送到农牧区群众身边,始终围绕人民这一中心推进创作工作,为丰富西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积极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舞美艺术家和院团管理者等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首次排演的儿童剧,在西藏儿童剧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参与此次演出的主要是毕业于2017级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员。他们的毕业大戏,是濮存昕执导的林兆华版《哈姆雷特》。此次在京出演《特殊作业》,与2022年3月在首都剧场演出的藏汉双语《哈姆雷特》相较,可以感受到他们一以贯之的洒脱、灵动、纯净、真挚的表演风格。在台词功底方面,则有了跨越式提高,对少年儿童角色情态、动作、语言等的把控较为准确,收放自如。

  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为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话剧艺术工作者。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国家级院团以干部派驻、“订单式”人才项目等方式,多次支持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工作。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7级的青年演员们承担着传承区团表演艺术风格,推进区团表演工作发展,加强区域间艺术对话,增进民族团结等责任。因此,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的发展史,或可视为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史。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