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普琼:青稞香满求学路

发布时间:2023-06-12 10:17: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立足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中央特殊关心、全国大力支援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具体体现,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初见普琼,是在五月的一个下午,慵懒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留下点点光斑。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站副站长普琼站在西南大学门口,身形挺拔、眼神坚定,瘦削的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让人一见如故。

  普琼家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在他的记忆中,农田、青稞、耕牛占据了整个童年。

  “我记得家乡的河流宽阔清澈,一片片农田紧挨着村庄。家乡美丽而又贫瘠,父辈们的生活轨迹在农田和村庄间单一重复,我上学之余和家人一起播种、锄草、灌溉、收割庄稼,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忙到头也产不出多少粮食。那时候,我就想,如果以后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在青稞种植上该多好啊。”

  2000年,普琼把在基层推广农业科技作为人生理想,高考时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学毕业后,获得农学学士学位的他如愿成为“三农”工作者的一份子,主要从事西藏植物保护相关工作。

  “西藏农作物植保工作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相对科技成果转化,我觉得更难的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获得他们的信任。” 2018年,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站在萨迦县查荣乡,推广新引进试验示范的“爱秀”除草剂。“群众当时特别担心‘爱秀 ’会‘烧伤’青稞,心里是怀疑甚至抵触的。”普琼回忆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青稞在群众心里的分量。但是,我更清楚光是勤劳苦干换不回大丰收,必须引导老百姓正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决策。对此,我们坚持从一户人、一亩地做起,在青稞地里手把手教除草技术,带着群众从地下挖出种皮证明地上部分枯萎的是杂草不是青稞,让群众从心底接受除草剂。”

  回忆起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普琼感到既辛苦又欣慰。他介绍,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植物保护工作,出台一系列农作物植保支农惠农政策,使西藏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防治器械得到很大的改进,植保农技推广工作得到了快速进步。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

  “虽然我是‘科班’出身,但是大学里的课程内容太宽泛,工作后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长期在基层工作,让普琼感受到了知识恐慌。

  2022年,他受单位推荐,作为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第三批第四期学员再次来到西南大学开启了一年的深造学习。

  “这次是带着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期望来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提高本职工作能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因学时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够而遇到的各种问题。” 回顾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普琼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在西南大学,普琼始终谨记导师豆威教授的谆谆教导:“要充分利用脱产学习的好机会,争取在培养期限内有一定收获,回去以后一定要做到立足本职、热爱本职、胜任本职。”因此,他认真旁听本科生专业理论课程,补充工作中欠缺的专业知识;跟随导师的研究课题开展实践,掌握种植业生产相关知识,实地学习病虫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等专业领域最新知识。

  经历此次特培,普琼更加坚定了发展西藏农作物植保工作的决心与信心:“相信在党和国家的特殊关怀下,在全区植保战线农业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农作物植保工作的明天将更加灿烂。我将立足本职,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校地交流合作平台,为西藏农作物植保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跋涉4000公里的“水礼物”滋养西藏儿童求学路

    W020230323385647285449.jpg
    第三十一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地处海拔4700米的西藏那曲香茂乡小学师生们迎来一份来自数千公里之外的特殊“水礼物”。 [详细]
  • 青海别样“开学季”:千里返校、千里护送待花开

    眼下,中国各地先后迎来“开学季”。但不同于家门口的“开学季”,“千里返校”“千里护送”俨然成为青海偏远牧区一些学子,异地求学的“开学第一课”。 [详细]
  • 圆求学梦

    近年来,建行西藏自治区分行拉萨冲吉路支行党支部联合集团客户部党支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党支部,深入拉萨市城关区恩惠苑社区,以精准发放帮扶助学资金的形式开展“搬迁户贫困生求学圆梦”教育帮扶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