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立项
彩塑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雕塑方式,是传统的“绘塑结合”的工艺,集彩塑和绘画为一体。近日,由西藏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白日·洛桑扎西主持申报的研究项目——《西藏彩塑艺术遗存调研与保护对策研究》获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立项。华彩之塑,魅力西藏。让我们跟随白日·洛桑扎西一道聆听古代彩塑大师的工匠之声,探寻西藏彩塑华美风采!
【立项】
加快研究步伐 让古老彩塑艺术重焕生机
一提起西藏彩塑艺术,白日·洛桑扎西总有聊不完的话题。1992年,他以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委培生的身份从西藏大学艺术系毕业。学成归来之后,他追随益西西绕先生在大昭寺学习藏民族传统泥塑技法。
三十载光阴虽匆匆而过,但白日·洛桑扎西对彩塑艺术的热爱从未改变。他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做中组部组织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攻宗教美术研究;他的雕塑作品《古韵》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被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永久收藏。五年前,《西藏彩塑艺术遗存调研与保护对策研究》便已在他心底萌芽。今年,随着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该项目正式立项,将由他和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团队共同完成研究。
白日·洛桑扎西说:“彩塑是反映西藏本土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承载着文化交流、风格演变和技艺传承,如果古老的彩塑遗存在记忆中‘消失’了,那意味着它失去了本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我觉得如果不加快研究的步伐,建档立志,西藏彩塑艺术遗存自然成为一种‘绝学’的状态。”
【研究】
扎实推进研究工作 项目阶段性成果即将面世
在该项目正式立项前,白日·洛桑扎西及其团队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调研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区有重要遗存的各个角落。“拉萨的分布比较集中一些,山南也有一部分。日喀则让人‘又爱又恨’,那里的遗存风格独特、保存程度普遍较好,但是每个遗存之间来回路程就要花费大量时间。”白日·洛桑扎西谈到。由于还承担着西藏大学的教学任务,项目调研往往只能在寒暑假期间进行。
基础调研不是走马观花,有时一个眼神、一处衣褶、一种体态,都是判断一尊彩塑具体年代、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因素。日积月累,白日·洛桑扎西渐渐地有了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经验”。拍照、测量、绘图、走访了解彩塑遗存情况的当事人,为每尊陌生的彩塑制作一张“身份证”,让古老的彩塑技艺流传有序,这就是他们团队正在做的事情。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西藏彩塑艺术遗存调研与保护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藏族美术大集成·西藏卷·彩塑1》即将出版,这也为后期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义】
建立共享数据库 为彩塑遗存打上历史标签
“冷门绝学”,乍一听都会联想到武林秘籍。其实,《西藏彩塑艺术遗存调研与保护对策研究》是一个融合历史学、材料学、图像学和风格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开展的科研项目,目的在于建立西藏彩塑艺术遗存数据库,并投放在公共平台上,为更多研究者提供翔实有力的数据。
通过多年研究,白日·洛桑扎西清楚地了解到,早在公元七世纪也就是唐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已经在彩塑这一载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在白日·洛桑扎西眼里,西藏彩塑不仅仅是技艺,更蕴含着先辈的工匠精神和审美趣味,更是文化与思想的载体,承载着人文情怀和生命智慧。“我希望通过建立西藏彩塑艺术遗存共享数据库,为每一尊彩塑打上历史标签,让西藏古老的彩塑艺术‘活’起来。”白日·洛桑扎西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用新题材唐卡讲好西藏发展故事
冬日的早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画室内,43岁的西落正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画作——画布上,远处白雪覆盖的珠穆朗玛峰与近处的绿水青山相辉映,花果丰饶的山水间。[详细] -
“喜庆二十大·礼赞新时代——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第十五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开幕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扎西达娃,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克伟出席开幕式。[详细] -
西藏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专业加试举行
近日,西藏自治区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加试顺利进行。全区设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阿里七地(市)和西藏民族大学8个考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