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一“梅”引来满城“绿”

发布时间:2022-10-14 16:16:00来源: 青海日报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她,30年来扎根高寒干旱、植树困难的青藏高原选种育林;她,用青春年华与恶劣环境“硬碰硬”,换来高原丛丛绿林。每年春夏之际,各色丁香花开满古城西宁,将城市装扮得绚丽多彩,这背后少不了她和她的科研团队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人们亲切地把她比作丁香花。她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张锦梅。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因高寒少雨、紫外线强、蒸发量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成为国内植树造林难度较大的区域之一。

  从青海省农林学校毕业的张锦梅,1993年初调到西宁市西山林场当技术员。那时,西宁正在大力开展南北两山绿化,西山林场是重要的种苗供应基地。林场环境简陋,种树方法落后,基地能繁育的林木仅有杨树、榆树、沙棘等七八个品种。育出的树苗全部裸根移栽上山,成活率极低,导致“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栽树老地方”。

  “植树再累,成活再难,也得有人干。十年不行再十年,找对路子就能造好林。”年轻气盛的张锦梅不信邪,她剪短长发,一头扎进林场,上山指导工人掘土、扦插、栽苗、封坑……

  烈日灼晒、寒风凛冽。她平均每年在野外作业超过200天,不是在山上种树就是在苗圃育苗。平均每天徒步10多公里,一双鞋最多两三个月就穿坏。脚掌磨出水泡长出老茧,每月都得用刀片刮下厚厚一层,走路才不硌脚。

  1996年,张锦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为青海林业事业奋战的信念和决心。

  青海寒冷干旱,本土的青杨、丁香却能很好地在高原生长。因此,选育和保护乡土树种成了“天大的事儿”。2005年,她在前往诺木洪农场考察杨树的途中翻车,导致锁骨骨折。医生要求至少居家三个月,但两周后,缠着绷带的她就出现在林场里。家人和同事都劝她多休养一阵,可她放心不下400多亩育苗和正在进行的选种试验。“虽然手不能动,但腿脚是好的,每天下地看看,自己也安心。”她这样宽慰家人和同事。

  经历近10年的繁育和比对,她终于选育出“树干通直、树冠阔、抗逆性好”的青海杨良种,探索出“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选育方式,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了3至5年。

  眼下,这批青海杨、青杨雄株良种已在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推广种植,在青藏高原上筑起了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

  2013年,拥有20多年林业工作经验的张锦梅,被选派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西宁市乃至青海省林业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为建设丁香种质资源库,每到丁香开花季,张锦梅都会带着团队前往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寻找天然野生分布的贺兰山丁香、花叶丁香和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羽叶丁香。

  羽叶丁香是我国特有的丁香种,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在天然环境中几近灭绝,被列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2015年,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找羽叶丁香期间,张锦梅在爬坡时不慎滑倒,眼见要撞到一块大石头,情急之下她紧紧抓住身边的荨麻草才稳住了身体。但不一会儿,荨麻草毒性发作,手掌上瞬间布满白色水泡,疼痒难耐。“当时一心想要找到羽叶丁香,哪儿管得了那么多,就抹了口唾沫,双手搓搓,继续上路。”张锦梅说。

  最后终于在一处石缝中,发现了两株野生羽叶丁香。张锦梅强忍着手上的疼痒,扒开一块块厚重的岩石,从一棵被石头压弯的丁香植株上,截取了几段树枝,连同收集到的种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带回了西宁。“那一晚,我终于睡踏实了。”张锦梅说。

  岁月流逝,张锦梅在执着钻研中褪去柔弱青涩,昔日“小姑娘”成为高原绿化“女强人”。如今的张锦梅和同事一起选育出上百个树木花卉品种,探索出杨树等4个品种的育苗栽植技术规范,将育苗扦插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并编制青海地方标准,累计育苗上千万株,种苗供应与繁育技术覆盖青藏高原各地。如今的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已由当初的7.2%提升到现在的79%,濯濯童山早已丛丛绿荫。西宁市也终于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品种从2013年的18种增加到103种,可繁育的就有69种,成为繁育品种多、种植面积大的“丁香之城”。

  “几十年从事一种工作,我无怨无悔!”在张锦梅看来,和林木相处,选种育苗,也是一种浪漫。张锦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定不移的初心,忠诚于党、做好表率,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才能做成事、做好事!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