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创新推进高校思政建设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应当更好地将这一重要任务有机融入到思政育人体系之中。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发展建设已经规划好了宏伟蓝图。
如何在西藏各族青年一代的心中厚植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起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的钢铁长城,成为了我国西藏高校必须回答好的一道重要考题。
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办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以服务国家治藏方略为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建设、改革事业共命运,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
西藏民族大学团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的贺信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重要指示,秉承“三全育人”理念,在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推进校园思政建设、建构“浸润式育人模式”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其中,作为“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前十分钟演讲”,更是历经了多年的探索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从内容到形式再到理念的革新与转变,实现了学习内容从“单一主题”到“一条主线 多维并进”的全面革新,教育主体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深刻转换。
近年来,校团委在与各学院任课教师、团总支辅导员及学生代表的深入交流研讨中,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切实了解大家所思所想,在突出红色主题、丰富交流内容、构建灵活机制、落实全员覆盖方面做到了有效的整合与统一,作为对既往传统思政进课堂模式不断改进完善的一个创新点和闪光点,为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
西藏民族大学“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可以说是一项有着深厚校园文化历史积淀的活动。这项活动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08年初,当时的演讲活动还处于初创阶段,旨在作为喜迎奥运、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各民族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的专题活动,尚未形成长期明确的活动主题和完善的规范制度。不过在当时的演讲活动中,作为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民大学子,已经自发地呈现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质朴赞颂。这种青年学子发自内心的质朴赞颂,恰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治藏方略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提升西藏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凝聚人心的直观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自治区党委及校党委、团区委的高度重视下,校团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将“课前十分钟演讲”作为课堂思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以完善。
“课前十分钟演讲”最初的活动目的相对简单、活动范围亦相对有限,该活动的主要意义一方面在于督促学生提前到达教室,以期从制度上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另一方面,旨在提升各民族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因此,该活动率先在文学院、教育学院等传统学院发轫。长期以来,这种不约而同的自发倾述,逐渐成为了课前演讲不变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校团委在自治区党委及校党委、团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三人教育”精神,深刻领会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新文科建设”等新规划、新部署、新要求、新理念,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对口支援院校,充分吸收整合重点院校在“校园思政”“第二课堂”“书院制”等方面的育人先进经验,立足西藏区情实际及校情特色,逐步完善并建构起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制度健全、形式灵活、反响热烈的特色活动。
该活动主题与党中央的各项宣传学习活动、重大决策、重要会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等。一代代民大学子一步一个脚印地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扎实系统的学习和体会。在该项活动中,与“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构成有力呼应的是实现了教育主体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深刻转换。传统课堂无法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原因在于“教师为中心”的一元课堂结构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为中心”固然在知识、经验、技能传授方面存在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主体意识日趋强烈的当代青年学生,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不仅成为授课教师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更成为新时代团学工作必须回答好的问题。课前演讲这一看似简单的形式,实则饱含了西藏民大几代团学人的探索和智慧。这一形式首先要求学生们要提前到达课堂,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并且,课前演讲的主体是每一位学生,在客观上已经达成了对传统“教师为中心”课堂的有效补充。在演讲环节,形成了演讲同学、听众学生、任课教师三方同时参与的活动。由于演讲的主题和内容严格遵循自治区及学校全年工作宏观部署,因此在客观上也成为了学校各门类任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灵活导入和重要补充,从根本上助推了教学与思政的有机结合。其次,学生为主体的演讲活动,从根本上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作为有着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会懂得,从听得明白到讲得明白之间的飞跃,不仅需要学得明白,更需要悟得明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这样,党史理论、国家政策乃至大是大非等重要问题的学习更是如此,只有用脑用心,才能入脑入心,才能在演讲中讲得有底气、论得有力气,让听的人心里服气。用一个“讲”字,实现了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用一个“讲”字,实现了学、研、思、悟、阐的有机整合。
几载冬夏、几载春秋,校团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致力于赓续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始终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指示,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第一要务,为努力构建有西藏特色、民大特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而不懈奋斗。
(作者分别为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弥补西藏铁路行业人才培养的空白 青藏铁路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近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行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青藏铁路产业学院揭牌仪式。[详细] -
今年青海省选调生考录实现三个首次
今年青海省选调生考录工作首次按专业需求选调常规选调生、首次要求选调数量男女保持平衡、首次在面向省内三所高校专项选调推荐程序环节增加校内考试推荐环节。 [详细] -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青藏铁路产业学院揭牌
3月25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青藏铁路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拉萨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