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日喀则市拉孜县持续扩大农牧民转移就业

发布时间:2022-02-21 09:23:00来源: 西藏日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冷暖。

  近年来,日喀则市拉孜县始终把促就业、推创业作为富民的首要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活动载体、完善扶持政策等举措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2021年以来,拉孜县农牧民转移就业累计24935人次,劳务输出收入达3.8357亿元,真正“转”出了致富新路子。

  就业渠道更宽广

  拉孜县锡钦乡吉布村群众阿旺旦增是村里的能人。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劳动力走出去务工,每年能赚到一笔不少的收入。2019年,在村“两委”组织下,吉布村成立了吉布劳务输出农民合作社,开始有规模地组织劳务输出,带领本村和邻村群众180人到阿里务工,实现劳务收入465万元。

  2019年7月,在村“两委”组织下,拉孜县达龙村劳务输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两年的时间,从刚开始的成员只有5名到全村每户一人入股,并设立了8名组长。2021年村劳务输出合作社共带动240余人转移就业。

  ……

  组建劳务输出合作社、区外就业、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拉孜县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农牧民转移就业路子。

  在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方面,拉孜县充分发挥项目带动就业作用,通过拉孜县人社局协调对接施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等,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建设。2021年以来,拉孜县将政府投资400万元以下的41个项目交由当地有资质的优秀劳务输出组织承建,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增岗”的要求,狠抓建设项目用工60%和80%,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便就业。

  如今,拉孜县拥有劳务派遣公司一家,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7个,全县农牧民依托就业平台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便就业。

  就业氛围更浓厚

  “我是一名伤残人员。之前,想过很多办法外出务工,但都无功而返。2019年,村里成立了劳务合作社,理事长阿旺旦增就让我跟他们一起务工,每个月有7500元的工资。”拉孜县锡钦乡吉布村村民扎西高兴地说。

  2021年以来,拉孜县发挥“劳务派遣公司+劳务输出合作社+村居劳务经纪人”的作用,拓展优化劳务输入输出双向对接平台,3月,在日喀则市范围内创先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组织化输出服务,输送9批410名农牧民实现跨市就业。

  拥有“一技之长”不仅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更为走出去就业增添信心。

  2021年以来,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拉孜县通过县乡村三级宣传模式,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广泛宣传培训、就业信息、社会保险等相关惠民政策,让更多的农牧民意愿参加培训,实现就业,为全县的就业创业工作打好基础。

  2021年4月,拉孜县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开展拉孜籍农牧民异地“以工代训”,促进农牧民在增收的同时掌握技能,增加致富的底气。同时,大力开展“珠峰工匠”等职业技能比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农牧民掌握技能,提高技能水平。

  据了解,2021年,拉孜县通过“订单定向”和送教下乡等方式,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技能需求,开展“订单定岗”技能培训18期,培训761人,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指路子”。

  就业保障更完善

  走进拉孜县扎西宗乡利民民族手工业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着编制藏毯、卡垫等手工艺品。“在这里上班每天有100元工资,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还方便照顾家里,我非常满意。”索朗曲珍高兴地说。

  2016年以来,拉孜县扎西宗乡利民民族手工业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开展培训10余次,培训人数达600余人,为全县实现培训后就业139人。目前,合作社员工有139人,累计发放工资78.2万余元。

  2021年以来,拉孜县建立乡政府、施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劳动力之间“六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模式,为农牧民提供就业推荐、职业介绍、劳动维权等全方位服务,切实保障就业增收。截至目前,人均劳务收入达1.85万元。

  同时,拉孜县通过农牧民就业专场招聘会和企业用工需求对接会、“春风行动”、“送岗下乡专场招聘”等活动,把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让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

  此外,拉孜县及时制订《拉孜县2021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拉孜县2021年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周通报、月交流、主要领导季度听取汇报的工作机制,为农牧民转移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