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留学生的“中国年”:学年俗、品“年味”他乡亦故乡
“今年是我在中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每个春节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山西太原理工大学越南籍学生团光忻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现年21岁的团光忻,是太原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因为疫情,他已近三年没回过家。“中国有句古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特别能理解。”
春节前夕,看着周围的中国同学一批一批地回家,团光忻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浓。就在此时,该校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开展春节文化体验等活动,邀请在校国际学生参与,一起体验“中国年”。
写“福”字、画年画、贴对联、包饺子……“不仅如此,我还品尝到了山西特色菜,并且喜欢上了吃‘醋’。”回忆起活动细节,团光忻向记者娓娓道来。让其惊喜和开心的是,他还收到一份来自学校的“大礼包”,里面装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和各种小零食。
事实上,越南和中国的春节习俗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春节对于团光忻来说并不陌生。除夕当天,除了吃年夜饭,团光忻还通过视频给远在越南的父母和哥哥拜年,用中文给中国的老师、朋友发送拜年短信。
来自莫桑比克的唐星星,来晋留学已是第五个年头,目前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今年春节,也是她在学校度过的第五个“中国年”。
在唐星星看来,“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太原理工大学早已成为她在中国的家。“在学校过的每一个年都记忆难忘,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
每逢学校举办各类活动,她都是报名最积极的那一个。年前的春节文化体验活动上,除了写“福”字、画年画等,唐星星还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她最拿手的才艺——唱歌,带来一首《我爱你中国》。
没画完的年画,唐星星便“打包”回宿舍,春节期间,她再次拿出颜料、画笔,对照着网上搜到的年画图案,认真涂色,回味和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
唐星星告诉记者,除夕夜,她还通过微信观看了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各种节目我都喜欢,但不瞒你说,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歌曲。中国歌曲打动我的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唐星星说,“学校让独在异乡的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团光忻说,山西是除自己家乡外,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爱、善意和温暖,对我而言,这里是他乡,也是故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鼓励孩子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
近日,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详细] -
上海:亲子互动“菜单”让孩子收获幸福感
“这个假期我的学习压力没那么大了,和小伙伴、爸妈交流的机会更多了。”上海奉贤的七年级少先队员连安琪,利用寒假牵头组建了楼组混龄小队,和社区小朋友一起居家做两操、参与社区微更新。 [详细] -
4000多名学生的特殊寒假作业:为父母做一顿年夜饭
从小年夜开始,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4000多名学生就陆续在家里忙碌起来了,他们要完成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给自己的家人做一顿年夜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