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小学作业不出校门”能否带动整体减负

发布时间:2021-02-09 15:30:00来源: 光明日报

  近日,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有关会议提出在2021年,全国中小学要实现小学阶段的作业不出校门,即当天作业随堂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的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的作业不越界,以此为学生减负。与此相应的是,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也将纳入监测考核。

  与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提到的控制作业总量措施相比,“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的减负要求更为明确和具体:只要小学生还带家庭作业回家,就算是违背了这一规定。那么,如此严格的规定能否得到落实,引来无数家长关注。甚至有人担心,这一规定会不会只是“看上去很美”。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的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与之对比,“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的新规,要求学生在离校前就完成作业,如果这一规定得到落实,学生家庭作业也就不会再成为家长作业,家长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矛盾也就不复存在。

  而具体执行这一规定,可能有不同情况,也会引发不同的反应。第一种情况是,学校大幅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对一到六年级学生均布置可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在放学后,留在学校(参加晚托)做一个小时作业。这是教育部门希望出现的局面,而各地也都已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做完当天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让家庭教育不再只关注学生的作业、分数,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培养孩子更广泛的兴趣。

  但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学校、老师将面临两大压力,一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进行统测,把学生统测分数和教师绩效工资、奖金挂钩的压力;二是家长质疑学校、老师对学生不负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压力。面对这两方面的压力,学校或会以满足家长的课后服务需求为由,延长学生课后服务时间,如从放学后一小时延长到两三小时。在此期间,由老师“照看”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延长课后服务的费用,财政实力强的地方,由财政承担,财政实力弱的地方,则实行成本分摊,由需要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支付一定费用。考虑到作业不离校,家长为让孩子的作业量不减少,大多会配合学校延长课后服务的对策,进而,学生的总作业量没有减少,但在校时间大大延长。

  这种情况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如果教师的加班费用得到保障,或者学校建立本校教师联合兼职教师的课后服务队伍,这可能会成为“作业不出校门”后一些地方学校的主要模式。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校内增负方式,就如我国一些地方的高中教育管理,已经实行两周一放(上两周放一天假)的方式一样,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学校还能收获家长“更尽责”的好评。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在“作业不出校门”后,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减少,而家长担心孩子输掉与其他学生的竞争,于是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班。孩子的作业负担并没有减轻,培训机构反而获得新的“商机”。对于“作业不出校门”这一规定,不少培训机构经营者都认为这是“利好”。这不过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一贯逻辑。

  必须指出,给学生减负,必须是整体减负,而不是局部减负。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要求学生在校内就完成作业,这都是局部减负,而非整体减负。如果整体负担不减,只有局部减负,那么减掉的负担就会以其他方式补回来。这也正是我国中小学生减负20余年,但学生学业负担却有增无减,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情况严重的根本原因。

  要给学生整体减负,就必须扭转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观,不能用片面的学业成绩考核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纠正学校办学的应试倾向。此外,还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