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20-11-19 14:21:00来源: 中国教育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的努力方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需求,此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以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效果。近年来,东南大学结合本校师生特点及专业需求,把教育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转变教学观念和思路,找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突破口,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实用型、复合型、责任型人才。

  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高校受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二是教学模式单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此外,一些高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实现差异式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自己的专业中。

  针对上述短板与不足,东南大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创新创业课程,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一些探索,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应用课程”的课程体系。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更要侧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推动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东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效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训练活动,通过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开设创新创业论坛、开展模拟公司运营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实践场景中,激发学生创新和创造潜力。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创办企业,并安排专任导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直观认识企业如何赢利,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日常工作安排;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同时积极开发校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组织学生深入真正的企业与岗位感受创业氛围,提高创业实战能力。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

  创业课程的实践性对教师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东南大学根据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和人才培养建设的目标,制定出一系列与当前学校师资能力和学生需求相匹配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针对全校师生不定时开展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培养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各学院内则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培养方案。同时,任课教师从激发引导学生创新兴趣着手,改变课堂传统讲授理论知识单一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体转为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课堂的主体,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紧密结合、有效衔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情境化、情感化、生动化,通过理论课上情境式、 案例式教学等模式,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创新创业概念。针对部分专业采用互动式小班教学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案例或主题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激情;同时,将创新创业教学与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慕课、学校在线学习网站等新兴教学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让学生在网上深度参与和分享创新创业成果,分享创业团体的成功经验,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注重校内外结合,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需要专业教师和专任教师的参与。一方面为提高课程质量,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东南大学不仅拥有国内创新哲学理论专家,而且聘用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担任校内导师。同时还聘请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比如知名企业家、媒体人、经济学家等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传授创业的实际经验,共同打造“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另一方面,学校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组为主体,不断开发相关领域教师资源,有目标地培养一批青年学者加入创新创业课程中,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学术会议交流、出国访学、企业实地调研等,既丰富教师的创新理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相关知识,也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多种形式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予以资金支持和荣誉表彰。

  课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技术创新哲学与中国自主创新的实践逻辑研究”(19ZDA040)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汪一舟)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