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躬身践行“活到老学到老”
在图书馆、培训教室、公共自习间,我们的身边不经意间出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身影。他们有的立志做“斜杠青年”,有的将“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座右铭,带着不服输的韧劲,带着竞争的忧患意识,带着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望,他们不断为自身“充电”,补充汲取知识养料。
“不断充电学习让我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
北京市某事业单位职员 张小明:
2008年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十余年里,我通过了专业中级、在职研究生和法律职业资格等考试,保持学习的状态,不仅增长了知识,也给了自己一种正向强化和鼓励的作用,让人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2019年我参加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备考时间从4月初到10月中旬,持续了半年左右。在职备考,比较突出的感受就是当下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获取学习资料非常便捷。除了付费课程,很多培训机构会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免费的课件和测试题目,一些老师也会在微博等平台就时事热点问题发布专业解读。承载知识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在传统的教材、视频之外,还有图解、H5、短视频等表现形式,有的老师还在抖音开设了账号,这些都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图书馆就是终身学习的大学”
首都国际机场工程师(现退休) 李金栋:
我想,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终身学习就是要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我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完成的,图书馆对我来说就是终身学习的大学。过去自己在工作时不注重身体保养,退休后待在家里觉得拥有好身体更为重要,所以就想涉猎一些老年养生的知识。但觉得网上的养生知识相对杂乱,就想到图书馆找书籍更系统地学习。我对图书馆的资源也比较满意,现在线上资源也很丰富,有视频的、文字的,对我帮助也很大。
“让更多人加入学习的行列”
某证券公司在职人员 李芳(化名):
我是一名证券从业者,大概每两周就会去趟图书馆。现在学习资源很丰富,比如图书馆除了纸本书籍之外,还有一些数字资源,但可能更多是平时有学习习惯的人会关注,可以说资源就“摆在那里”,它不会主动做过多的宣传,需要读者主动“走进去”。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不能只依靠图书馆的力量,当然现在也有其他的终身学习方式,很多年轻人会主动进行自我职业提升,但这可能需要比较多的金钱投入。在职读者可能更希望自己的阅读能够对职业提升有所帮助,如果能提供更多考证相关的资源,应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让更多人加入学习的行列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考古路上,能吃苦才可得真知
今天,国家对文物挖掘和保护、历史研究和传承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的指示更让人备受鼓舞。[详细] -
把握时代要求,培养考古人才
对于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注入强劲动能。[详细] -
带着公众走近考古、“触摸”历史
2008年,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率先举办了全国优秀中学生夏令营,通过多种活动让对考古有好奇心的同学们了解考古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其中苦乐。[详细] -
海昏侯墓考古挖掘,一堂宝贵的实践课
在刘贺墓椁室西侧回廊中,发现了一堆杂乱的类似藤条的器物,竹木漆器专家鉴定出它们是刻有文字的竹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