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公办中小学活力不如民办校,问题出在哪?
之前,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据统计数据,除了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学校数量及在校学生人数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结合历年数据来看,可以清晰看到这一趋势已延续十余年之久。相较于公办中小学,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增长较快,显示出更强的吸引力和发展活力,公办学校则活力相对不足。
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不到位,客观上造成公办学校的活力不足。具体来说,一是经费拨付程序缺乏绩效考核难以形成责任压力,难以激发公办学校活力。二是公办学校管理主体层级差异,造成学校间不均衡,形成负向攀比而缺少活力。三是政府与公办学校之间责权边界不清,抑制了学校活力。四是评价过度单一集中,主要是看升学率,导致包括公办学校在内的中小学无法展示活力。
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人们向往的“美好教育”是优质的、公平的、多样化的教育。“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将更加强烈,“美好教育”也将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显著的支撑作用。对激活公办学校活力的关注和讨论,应置于这一宏观的背景下。在“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行将开启新局的关键时间节点,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公办学校担起“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笔者认为,公办学校能否在解决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三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是衡量公办学校是否有效激活的主要衡量标准。公办学校与政府间的现有关系决定了激发公办学校活力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需确立教育发展的整体平衡观,将公办学校作为实现教育平衡而又充分发展的教育供给主体之一,整体全面地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好政府与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权利与责任、投入与绩效等各方面关系。
对于公办学校来说,也要应需而变,才能激发活力。首先,要明确定位。公办学校在世界各国的基本定位都是履行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从长远看,公立学校要坚守属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保底”职能,将教育底部做平做大做厚,将现有的类似树根状分布的底部公立学校优化为所有公立学校中至少80%以上的底线是平的。这个“底”越厚实,就越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与社会稳定。
全国教育发展不充分、活力不足面积最大的部分,依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这部分基本都是公办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激活并改造提升它们是实现教育平衡与充分发展所必须攻克的难关,需要对薄弱校在管理、评价、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办学水平等方面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促进这些学校自主提升。也为此,亟需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实现城乡各类学校平衡发展。
其次,减少管理主体的层级,应把公办学校变得更加扁平作为长期目标,或者退一步讲,似可通过减少层级为激发活力、实现平衡创造更适宜的体制条件。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多年,基层学校管理的层级多是导致不均衡的体制性原因,笔者认为有必要减少县级以下学校管理的行政层级,改变现行“县局—乡镇中心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垂直式分包分管模式,撤销中心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无论学校大小,由县教育局在人事、财政经费、信息发布上直接与学校联系,将管理功能的重心下放到学校内部,让学校成为一个职能相对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价组织。
此外,可探索建立多方参与、具有平衡性的教育治理体系,同时推广增值评价。作为一种相对而言更加综合的评价,增值评价可将义务教育巩固率、义务教育均衡、开齐开足课程等纳入考核范围。对学生的成长度而非几次考试的绝对分值进行评价,可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普通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更好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从而提高公办学校对学生的包容性和吸引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老年大学,别样精彩
为了让来上课的老年人真正学到东西,重庆大渡口区老年大学鼓励大伙把班里的活动做成小视频,上传到微信群。[详细] -
让戏曲在新时代绽放瑰宝之光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百花园中扎根民间土壤最深、绽放最瑰丽的那一朵。[详细] -
不负重托,砥砺前行为中国戏曲事业奋斗
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对他们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详细] -
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辅导员是离毕业生最近的人,最了解毕业生的需求和难处,为毕业生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是我们的职责更是使命所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