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琼结县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并被确定为自治区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试点县;
山南市曲松县、错那市分别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
山南市30个村(居)被自治区评为美丽宜居示范村;
……
近年来,山南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以树文明新风、改陈规陋习、建村规民约、兴优秀文化、美村容村貌等“五项内容”为工作目标,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改变农村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努力让群众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雅砻大地处处呈现出干净整洁、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
全面部署 构筑乡村建设新格局
山南市制定出台《山南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力争建设178个美丽宜居乡村,并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及最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县域为单元对村庄布局进行分类,分批编制村庄规划,其中:集聚提升类153个、城郊融合类77个、特殊保护类61个、守土固边类42个、搬迁撤并类24个、保留改善类213个。
山南市重点围绕“村庄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厕所、人畜分离、给排水、村内道路硬化、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等建设内容,从2021年开始,累计投入衔接资金37.89亿元,实施15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目前已完工106个,剩下的50个项目也已全部开工,力争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宜居宜业和美村庄样板村。
山南市加强资金统筹,除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外,还整合其他行业部门资金、政府债券资金、援藏资金、群众自筹资金与本级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对准一个村、一个点,力争做一个成一个,切实打造成美丽宜居乡村。
据了解,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浪卡子县投入政府债券资金1.48亿元,实施美丽宜居乡村、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项目12个;在措美县乃西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上,乡村振兴领域投入资金3400万元,并引导市县宜居农房改造资金投入2700万元、援藏资金投入1700万元对乃西村进行整体打造提升;在错那市曲卓木乡曲卓木村边境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上,乡村振兴领域投入资金4500万元,并引导援藏资金投入4700万元、住建部门资金投入1500万元打造美丽宜居旅游乡村。
此外,贡嘎县本级财政投入490万元、乃东区本级财政投入374万元、洛扎县本级财政投入1230万元、隆子县本级财政投入2991.7万元、琼结县本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行动。据统计,近两年来,山南市仅人居环境整治共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档升级。
有颜有值 和美乡村蜕变展新颜
建设美丽中国,农村不应该缺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的深入实施,山南市乡村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过去条件差,我们家的旱厕味道特别大,总是臭烘烘的。”说到以前上厕所,桑日县增期乡真措村村民扎西罗布频频摇头。“自从改厕完成后,家里干净多了,没有臭味,也没有苍蝇。”说起改厕带来的变化,扎西罗布非常满意。
“十四五”以来,山南市严格按照《西藏自治区“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要求,全力推进农牧区户厕改造任务,稳步提升农村户厕普及率,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6座,覆盖53个乡(镇);建成54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7%;建成覆盖2115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0%;建成75个垃圾兑换超市。
同时,以生态、宜居、美丽的村貌推进乡村建设,成立污水垃圾治理组、人畜分离推进组、残垣断壁(私搭乱建)整治组、督查组4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四级干部”包保监督机制,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工作职责,从项目前置手续办理、开工建设、质量监督、资金拨付使用、群众带动创收、项目竣工验收、后续管理等方面发挥各级干部监督作用。
此外,山南市着力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拥有户用卫生厕所6.27万余座,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累计完成人畜分离50166户,完成率80%;累计设立生态岗位29049人,其中村庄保洁员岗位5109人;累计投入衔接资金79.5亿元实施项目677个,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市新增硬化路面583.4公里、新增水渠899.5公里、新增防洪堤356.2公里、保护耕地面积1.63万亩,受益群众47856户18.5万人。
善治善理 疏通工作脉络提效能
山南市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督查检查工作,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麻烦。每年开展两次督导考核,做到85个乡(镇)全覆盖,乡(镇)督导检查不少于两个村,村(居)督导检查不少于两户。
按照每周下乡不少于两天的要求,山南市加强督导考评结果运用,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理念,争分夺秒抓整治、全力以赴促整改,保持工作韧性与连续性,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确保长效管理不松懈、严抓共管不放松、清理彻底不反弹,在全市范围掀起整治工作新高潮。
同时,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7500余次,动员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40余万人次,累计清除残垣断壁12196处、私搭乱建9396处、乱堆乱放16733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7万多吨、村内沟渠7400余公里、河道(湖泊)7100余公里、村内淤泥790余吨,进村入户宣传86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7.5万余份。
此外,山南市将农牧区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升到立法层面,推进并纳入各年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在自治区提出的“六清四改一拆除”基础上,山南市各县(区、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造出接地气、冒热气、方便群众落实、便于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与做法。扎囊县首创“3355”“10小进农家”工作法;琼结县提出“畜粪离村”“周一二五”乡村清扫工作机制;曲松县以积分制、村级微信群等方式,公开曝光不文明、不卫生的农户。
田野绿意尽染、院落干净整洁、村民和睦安宁……如今,穿行在雅砻大地,目之所及处处如画,行之所至步步入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