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林芝市朗县西南端的登木乡登木村,是一个平均海拔约3700米的边陲村落,全村130户532人。在这里,居民房屋盘山而建、错落有致,村道全面硬化,户户通路到家,基础设施达标,生态环境舒适,群众生活幸福愉悦。
但在多年以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据登木村党支部书记班旦回忆,上世纪80年代,那时群众生活较清苦,生产资料匮乏,道路交通落后,如何填饱肚子是大家最关心的事。
“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条件虽差了点,但好在有党的政策扶持,日子还是蛮充实的。我的4个孩子上学费用大部分被减免了,我和老伴靠种地、养牛也有一些收入……”说到这里,班旦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带头建设村庄——
当为民服务的先锋
只读完小学的班旦,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眼看其他乡都有了自己的小学,班旦心中也萌生了组织群众自建小学的想法。也正是这个想法的实施落地,开启了班旦为人民服务的漫漫征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随后,班旦便积极行动起来,一边联系熟悉的青年同伴寻求帮助,一边找到当地负责人,详细述说了自己的想法。在班旦的不懈努力下,建设学校最终得到了登木乡(时称“古如朗杰区”)的大力支持,不久便破土动工了。群众纷纷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挖地基、砌墙石,拉石头、混泥浆……几个月后,一所崭新的学堂建成了。登木乡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学校,孩子们再也不用跑远路到邻乡求学了。
随着时代变迁,当年的登木乡小学如今已改建为登木村文化广场。如今新修的登木乡小学不仅拥有更漂亮的教学楼,还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充足、住宿条件良好。全乡适龄学子大部分都汇聚在这里学习。
主动建言献策——
尽心履行代表职责
1999年,班旦被选举为乡人大代表。一时间,班旦有些茫然无措,不知道人大代表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但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要为群众多办实事。
跨入新世纪,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充分了解群众意见后,班旦多次就民生领域项目需求向乡政府提交提案并得到了积极回应。2000年,登木村完成蓄水池修建,农田灌溉水网雏形初现,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也就是从2000年开始,在党和政府支持下,登木村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2002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登木村康麻组到拉岗组的村道开始建设施工,当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班旦参与了路线设计,并始终带领群众奋战在修路一线;2004年至2006年,全村实现饮用水管道入户;2013年,农田灌溉水渠巩固提升,原始生态沟渠变为铺装管道,农田灌溉效率明显提高;2015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化,村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
登木村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2017年,在朗县农业农村局支持下,登木村发展牦牛集体养殖产业被提上了日程。为拓宽产业受益群体,班旦多次到县农业农村局就扩大养殖规模沟通争取。这为该村产业发展走好第一步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登木村牦牛存栏数达429头,拥有牦牛集中养殖点2处,村集体经济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产业分红从2019年的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2万元,有效带动群众户均增收900元以上。
2023年,班旦全力服务和监督美丽宜居乡村项目的落地与建设,进一步推动村庄人畜分离配套、污水排污管网、山体挡墙、村道修缮等基建设施提档升级、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期间,班旦积极与施工单位沟通衔接,整合本村劳动力资源参与工程施工,帮助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就业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我们村人口多,每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虽然名列全乡第一,但平均下来人均创造的经济价值并不高。今年,我们要继续优化养殖产业发展路径,争取更多民生项目落地,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创造更大收益,让更多群众受益。”班旦告诉记者。
坚守为民初心——
做村民心中的“好书记”
1993年,时年38岁的班旦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当选为登木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在班旦的带领下,登木村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党员数量从1994年的 7名党员发展到如今拥有63名党员的“大队伍”。近年来,村党支部加强基层党建,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党群关系愈加密切。
曾经狭小、功能单一的村文化室,2016年摇身一变,成为集文娱活动广场、综合会议室、党群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2年,登木村党建茶馆落地经营,每年租金收入1.2万元,成为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23年,村文娱活动广场完成改造升级,综合会议室增设了远程教育、电影放映等功能。同时,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新模式,通过优化党员联户模式,推进警民联防联控,深化支部结对共建等方式,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在党的特殊关怀下,登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不足2000元提高到2023年的23319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登木村,群众生活幸福,生产资料充裕,交通道路发达,生活物资丰富,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