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绿了 沙尘少了
20世纪60年代,山南市隆子县流传着一句俗语“聂巴阿贴组”,意思是“只要你说话,身上的沙土就会往下掉”。那时的隆子河谷,一年里有近8个月的沙尘天气。
1964年,时任隆子县新巴乡乡长的朗宗赴区外参观学习,了解到种树能有效治沙。随后,朗宗就带领群众试种树苗。在隆子县一代代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半个多世纪以来,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7.5万亩的“绿色屏障”。
这是西藏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1年以来,西藏落实各方面有关防沙治沙项目投资9.7亿元,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措施,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48万亩,占“十四五”防沙治沙目标任务的59%。新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处,封禁保护面积12万亩。据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西藏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2.24万公顷。
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沙化土地治理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山南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截至2023年,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防沙治沙面积4.8万余亩,完成投资2560万元,其中营造防沙固沙林5580亩、封沙育林36042亩、人工沙障等工程措施治理面积4988亩,工程措施固定流沙后播种沙生植物1390亩。2021年,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估验收,西藏目前唯一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评估验收为“优良”。
据了解,西藏始终坚持科学治沙,以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依托、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引领、建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为基础,加大大江大河流域、主要沙尘源区、严重沙化草原、严重水土流失区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机场城镇村庄周边等区域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防沙治沙重点工程项目,乔、灌、草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采取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围栏封育、禁牧休牧、水土流失治理、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全面、系统、综合治理沙化土地,高质量提升生态屏障功能。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西藏土地沙化整体好转的趋势继续得到保持,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尤其是“一江两河”、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朋曲河流域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区域沙化治理成效显著,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十三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期末综合考核中被评定为“工作突出”,并受到国务院表彰。
依托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效率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山南市在被视为“造林禁区”的雅江中游河谷两岸试验建造防护林。
在防沙植树工程的实施上,山南市不断探索创新研究生物治沙措施和工程治沙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治理雅江中游北岸荒漠荒滩,按照“封、固、造、播”等种植举措,进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并在建设施工上注重整地、苗木和浇水三个环节:整地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不同立地条件以不同方式进行整地;苗木树种选择上力求多样化,严格选择优质壮苗,在栽植沙生槐等本地沙生植物以外,积极引进花棒、沙柳、沙蒿、柠条、柽柳等沙生植物,做到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水利灌溉上,由过去单纯依靠自然降雨、自流灌溉或粗放式人工浇水逐步发展到喷灌等综合、高效、节约、集中的灌溉模式。
通过多年努力,山南市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改善了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如今,山南市已在雅江中游河谷两岸建起了一条长约160公里、宽约1800米、面积近50万亩的“绿色百里生态长廊”,荒山荒滩变成了绿水青山。在这片“绿肺”的滋养下,雅江中游河谷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持续提升。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大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力度,西藏大力推广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科学防沙治沙。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扩大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范围,在原有山南市扎囊县示范区成功建设基础上,逐步拓宽山南市雅江河谷山体沙化防沙治沙技术试验示范区域,总结形成“截沙源、降风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谷防沙治沙技术体系,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紧跟、多措并举集成、实现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广示范草方格、树枝、砾石、尼龙网沙障等机械固沙措施,成功引进试验了一批适生沙生植物,扩繁了一批乡土治沙树种,为加快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依托人力资源支撑,保障防沙治沙成果
出生于山南市隆子县一个小村庄的顿珠已过不惑之年,至今他还珍藏着一篇年少时写的题为《我的理想》的文章。“不管在哪里,山上没有了植被,靠它生活的动物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当一名林业专干,保护好我们的森林。”他写道。
顿珠说,20多年前之所以写这篇作文,是因为自己目睹了村里有砍伐树木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明显感觉到周围山上的树木逐年减少,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减少。
如今,理想变成了现实,顿珠成为了山南市林业和草原局的一名员工,长期从事防沙治沙和植树造林工作。
“全区7市(地)均设有林草局,74个县(区、市)中有46个县(区、市)设有林草主管部门。截至目前,累计安排林业生态管护岗位120多万个,全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保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让荒漠变成绿洲,今年已过花甲之年的边久绝对有发言权。他是山南市扎囊县一个苗圃基地的负责人。从2004年开始,边久在一片荒漠化的土地上种树。目前,他的苗圃种植有70多种树木,绿化面积400多亩。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的苗圃现在年产值400多万元,拥有工人70多名。由于边久在高原绿化方面的专长,西藏多个县市找他协助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多年来,他为青藏高原带来了一片片绿色。
此外,很多企业在防沙治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以来,亿利集团发挥自身沙漠治理和生态修复产业优势,在防沙治沙、生态建设方面,先后投资超过1亿元开展绿化工作,建设面积约1.1万亩,带动15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4万余元。
“整个生态环境比原先有了很大的变化,扬尘天气逐年减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加。”山南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侯宝萍说。
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各市(地)培养出了如山南市扎囊县边久农牧民专业施工队等一批有经验、懂技术、重实践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防沙治沙队伍,培育出了西藏山南边久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防沙治沙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西藏将“加快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雅江中游贡嘎机场周边及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新增营造林95万亩以上,修复治理退化草原550万亩”。未来,我们的家园必将更加美好:天蓝如碧,水清似镜,地绿似茵,树静若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社区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工作
近年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社区结合林业发展现状,以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为主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借助各方力量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工作。 [详细] -
《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获批实施
记者7日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实施。 [详细] -
全地区干部群众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接续奋斗,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
清晨,阳光铺满大地,跃动在万亩柳林枝头。班公柳闪着金光,红柳似火燃烧,放眼望去,深秋之际也泛着暖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