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今年将新增营造林
2023年,西藏生态底色越发厚实,完成营造林120万亩,其中拉萨南北山绿化24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614万亩。完成冰川(冰雪)、冰湖资源本底调查。全面开展矿业权清理整顿,依法无偿收回矿业权217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七地(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目标提前实现。
20世纪60年代,山南市隆子县流传着一句俗话:“聂巴阿贴组。”意思是“只要你说话,身上的沙土就会往下掉”。那时的隆子河谷,一年里有近8个月沙尘天气。1964年,时任隆子县新巴乡乡长的朗宗赴区外参观学习,了解到种树能有效治沙,随后,朗宗就带领群众试种树苗。在隆子县一代代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半个多世纪以来,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7.5万亩的“绿色屏障”。
长期以来,隆子县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呵护着一方绿水青山。隆子县委书记李宁介绍,2023年,隆子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两山”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持续巩固,登记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77个。以“林长制”推动“林长治”,完成植树造林7500亩25万余株。
“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我们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2024年,力争新增植树造林达到5600亩以上、草原生态修复达到3万亩以上。让绿色成为最鲜明、最美丽、最厚重的色彩。”李宁说。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吴维介绍,近年来,西藏稳步推进全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草原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开展2023年西藏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为西藏退化草原治理提供治理经验和示范样板。项目完成50000亩草地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任务,基建任务全部完成,科研任务稳步推进。同时,各地试点成效良好。初步监测结果显示,拉萨市当雄县修复示范1050亩,出苗率达85%,植被盖度达90%;那曲市色尼区修复示范11000亩,出苗率达75%以上,植被盖度达75%;那曲市班戈县修复示范34950亩,出苗率达80%,植被盖度达85%;阿里地区普兰县修复示范3000亩,出苗率达45%,植被盖度达50%。
那曲市生态环境保护局评估中心助理工程师蒋燕见证了那曲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过程。她表示,2023年,那曲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那曲市生态文明建设。那曲市和那曲市嘉黎县成功创建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届西藏那曲“江河源”保护论坛成功举办,五大江河源立碑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建设通过国家阶段性成效评估;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红线面积占那曲市国土面积的53.5%;首批草地碳汇进入预售阶段;国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9%以上。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西藏将坚持护生态固边疆,切实筑牢安全屏障。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继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城市庭院绿化行动,加快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雅江中游贡嘎机场周边及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新增营造林95万亩以上,修复治理退化草原550万亩。积极推进“珠峰”等国家公园建设。狠抓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冰湖灾害监测预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无废城市”“无废细胞”建设。抓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稳步扩大国际绿证交易,不断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社区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工作
近年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社区结合林业发展现状,以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为主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借助各方力量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工作。 [详细] -
拉萨市城乡绿化整治行动工作专班调度会召开
14日,副市长、市城乡绿化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组长洛色主持召开拉萨市城乡绿化整治行动工作专班调度会。 [详细] -
筑牢绿色屏障 释放生态红利
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日喀则市榜上有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