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守牢生态安全屏障 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发布时间:2023-04-27 10:09: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素有“地球第三级”之称,具有生态上的特殊战略地位,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青藏高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就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作贡献的政治责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创造性提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战略目标,举全区之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西藏成为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一、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取得的成效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成立自治区党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专项组,建立自治区级领导高地创建工作包保联系机制,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先后出台《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 《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 《关于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大力实施拉萨南北山和“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退化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工程项目,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维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接续开展具有西藏特色的标志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截至目前,全区7市(地)空气环境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沙尘天气大幅减少;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安全稳定,西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持续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全面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充分挖掘青藏高原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文化自信。持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开展各类群众广泛参与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宣传活动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传播培育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成果显著。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载体,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示范创建带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拉萨市、山南市、林芝市、昌都市、阿里地区以及巴宜区、亚东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区、曲水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江达县、琼结县等5个市(地)、9个县(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隆子县、达东村、巴宜区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西藏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从自然环境看,西藏自然生态先天敏感而脆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进入暖湿期,生态安全隐患和自然灾害风险随之不断增加,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投入力度,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

  从发展水平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面临推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生态保护的两难选择。西藏生产力布局分散,产业结构转型缓慢,清洁能源、特色农牧和旅游等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链条短,绿色产业对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良好生态环境蕴含的生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能源消耗增大、污染物产生量增加,各类环境问题逐渐显现。生态综合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的规模、转移支付的强度与维护功能的机会成本不匹配。

  从工作基础看,主观上,有的地方和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仍有发生;客观上,生态环境基层基础薄弱,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维跟不上,监测监管能力与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还不适应,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

  三、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锚定“一个目标”,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瞄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一目标,以《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2021-2035年)》引领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统筹考虑国内现代化布局和国际形象展示,设定近期和远期目标指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区域协作,统一工作目标和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筑牢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基础,守护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树牢“一个观念”,强化生态系统治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系统观念,突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统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落实二氧化碳达峰,着力牵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修复,积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实现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性和整体性。统筹重点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治理,着力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统筹生态资源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着力健全完善生态综合补偿制度。

  构建“两个支撑”,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新风尚。一是培育发展高原生态文化支撑,加大生态文明宣传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力度,结合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打造优秀生态文化品牌。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题材文学创作、影视创作、词曲创作等的支持力度,推进优秀生态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二是引导筑牢生态意识支撑,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进寺庙、进军营。鼓励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地球日、环境日、湿地日、低碳日、水日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推广。

  落实“三个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持续良好。以确保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为核心,以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精准的目标施策施治,以科学的手段治理环境,以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路径,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突出“四个强化”,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一是强化改革与法治,坚持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全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切实织密扎牢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二是强化督察与考核,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考核体系建设,深化问题整改,注重结果运用,发挥好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三是强化监管与执法,持续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监管机制,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强化监测数据管理,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四是强化能力与保障,全面加强辐射安全、生态遥感、环境应急、科学研究、信息宣教等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充分抓好政策支持、标准指引、工程支撑、设备配备等基础保障工作。

  (作者为区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