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给滇金丝猴当“保镖”
“突、突、突……”每天早上,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昌都站都会响起一阵摩托车声。管护员和野保员们像往常一样,扎进林海,守护世界上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
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们正在巡逻。李林 摄
滇金丝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为了更好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1986年,经西藏昌都芒康县政府批准,芒康滇金丝猴县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03年,升级为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片滇金丝猴的“家园”,总面积近18万公顷,涉及芒康县6个乡镇的15个建制村,森林覆盖率达70%至80%,海拔在2200米至4700米之间。
摩托车停在了芒康县曲孜卡乡小昌都村附近,再往前,只能步行。大家整理行囊,沿着既定规划,前往当日负责区域,开始巡逻。
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旦增次措(图左)与仁青江措(图右)正在巡逻。李林 摄
一场新雪,让原本熟悉的小道略显陌生。行走其间,他们需格外注意。仁青江措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前方,查看是否有滇金丝猴在树木间活动的痕迹。
接近饭点,旦增次措准备前往附近的一处放牧点。借着牧民们热乎乎的酥油茶,加上自己背包里装的糌粑、奶渣,饱餐一顿不成问题。
此时,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昌都站里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多个实时画面。据该站站长四朗次仁介绍,随着保护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野外安装的红外数码夜视仪、红外线自动触发相机等设备可以捕捉滇金丝猴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活动,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措施更好保护。
“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四朗次仁还记得22年前刚来这儿的情景,“国道214线旁有一个木板房子,屋内只有一张桌子、两条板凳。巡逻就靠骑马和走路,找滇金丝猴就靠眼睛。”
与四朗次仁几乎前后脚来到这里的江村群培,家在红拉山下的芒康县嘎托镇巴拉村。18岁的少年,庆幸年轻的自己体力好。“那时候进山巡逻,每天起码要走10公里以上。”
改变得益于中国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
世界上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受访者提供
有没有人在林区里生火;有没有乱砍滥伐、狩猎偷盗的痕迹;滇金丝猴日常吃的松萝多不多,粪便是否正常……这些都是他们日常巡逻关注的重点。此外,他们还要在巡护区捡垃圾、向当地民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防火知识。
抬头看,壮美的达美拥雪山横亘眼前;低头望,茫茫林海偶听阵阵松涛。“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是管护员和野保员们热爱的家园,保护站里每一个人都算得上经验丰富的“保镖”。现在,滇金丝猴数量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500多只增加到800多只。
这些“保镖”从青葱少年到感慨人生不惑,与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同成长。
自认找媳妇方面比站里其他人厉害的江村群培说:“我和妻子在这里结缘,我们都愿意在这里继续守护。”
结婚时还在山上看猴子的四朗次仁说:“在这里已经待了22年,舍不得了。和滇金丝猴、和保护区、和这里的野生动植物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昌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详细] -
从“猎人”到“猴王” 父子护林员接力守护“国宝”滇金丝猴
“风雪飞,天地白茫茫,我守望的热土,白马雪山......”22日,中日合拍纪录片《宝藏》正在日本播出。[详细] -
用心巡山护林 守护美丽家园
52岁的多贡,家里共有5口人,因大儿子肢体一级残疾,衣食起居离不开人照料,所以多贡只能在周边打打零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生活过得比较困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