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科研雪豹“祁妙”“新”家域达230平方千米
“经过‘祁妙’的逐渐迁移,最近5个月相对稳定的‘新’家域达到230平方千米,被跟踪后11个月总的活动范围则超过了400平方千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师王大军7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为进一步深入揭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雪豹活动规律、繁殖策略等个体生态学信息,经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2021年底,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展雪豹卫星追踪工作,成功追踪2只雪豹,并通过网络征名,为其取名为“祁迹”“祁妙”,通过追踪,掌握了“祁迹”“祁妙”的基本活动情况。
据介绍,“祁迹”“祁妙”放归野外后,科研人员和国家公园管护人员通过卫星信号和超高频无线电信号进行了不间断的跟踪。其中,“祁迹”的颈圈回传了240天的定位数据,但今年8月该项圈意外脱落,停止了工作。“祁妙”的颈圈仍在持续工作,到目前为止已超过330日,每天回传12个定位点,其中超过95%的定位点是有效数据。
“根据已经获得的定位数据,我们获知不同个体之间的活动范围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目前正在进一步分析数据,我们还会得到被跟踪雪豹个体的取食频率和取食地点信息,以进一步了解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王大军说,“结合栖息地信息,可以了解雪豹的精细栖息地选择,结合人类活动信息,可以了解人与野生雪豹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不仅是雪豹个体生态学的信息积累,更是对雪豹种群管理和物种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
祁连山是中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陆域优先区域之一,区域内发育和保持了大面积梯度差异显著、生态结构完整、类型多样的高山高原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分布着大面积连续的雪豹适宜栖息地5.11万平方公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专家建议:调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
“在未来,有必要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河流和湿地开展持续的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并将监测重点向受气候变化影响更大、与国家公园核心管理区域联系更紧密的河流源头区域转移。”[详细]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北缘的‘天然湿岛’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和西北诸河的重要水源地。”12月7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详细] -
互助:投近亿元资金拓国土绿化“版图”
11月28日,记者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获悉,互助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生态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全面完成国土绿化、林草资源管护、湿地保护与恢复、城市园林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