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实现全覆盖 青海湖流域环境稳中向好
记者9月19日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目前,青海湖流域设置300个各类生态监测站点,建立了以生态定位监测综合站、专业定位监测点、工程跟踪监测点、专业长观(监测)站等生态监测站点为主,辅以适当流动监测(巡测)站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点体系,实现了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
近10年来的生态监测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流域湖泊、湿地面积和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和裸鲤资源量明显增加,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目标。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以“良”为主,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建设系统完备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科学有效系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2010年起,依托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组织相关技术单位,成立青海省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专业监测优势,持续开展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工作。
10年间,青海湖流域开展了包括草地、森林、湿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气象等生态要素的各类专项地面监测,同时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状况、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生态环境状况、草地状况、土壤侵蚀状况、积雪面积等遥感监测,获取了系统连续的地面和遥感监测数据,并编制年度监测成果报告。青海省还建立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平台,积累生态环境要素系统连续监测数据,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黄河保护治理攻坚战有了“作战指南”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1.58%,水土保持率达到67.74%,退化天然林修复1050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36万公顷。[详细] -
“黄河之肾”守护者:家住黄河边,一心护草原
从捡拾垃圾、参与草原沙化治理到开办有机化肥厂,卓玛加布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护好“黄河之肾”。 [详细] -
青藏高原160个湖泊40年逐日水温数据发布
我国科研人员融合运用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重建了青藏高原160个湖泊1978年至2017年逐日水温数据,日前已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等数据共享平台上发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