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中国完成首例救护猞猁野化放归

发布时间:2022-08-24 09:58: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23日从青海省林草局获悉,日前,青海完成中国首例救护猞猁的野化放归。

  2021年4月6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吉尔孟乡秀脑休麻村救护一只1岁左右的猞猁幼崽,其角膜水肿导致右眼失明无法捕食猎物而出现营养不良、体质极度虚弱症状。

  救护中心对猞猁每日投喂兔、鸽、羊肉并在食物中添加治疗药物以补充营养、恢复体质、治疗眼疾,同时开展针对性康复治疗及野化训练。

  为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避免猞猁对人类失去警惕性,影响其正常放归,在其饲养展出区域使用玻璃贴纸进行遮挡。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管理,救护猞猁发育状态良好,进食排便、日常行为、精神状态良好,右眼功能恢复正常;猫科动物常见传染病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未携带猫科常见传染病病毒,血液生化生理等各项指标均正常,经评估后,符合野化放归条件。

  由于该猞猁为1岁幼崽,缺乏野外生存捕猎经验,无法直接放归原生地。经青海省林草局批准,在西宁市林草局组织协调下,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刚察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通县林草局配合协作,在多次调查基础上,选定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猞猁野化放归点。该地点人为干扰因素少,有野外猞猁种群分布,并有丰富的岩羊、中小型啮齿类动物等食物资源,有利于野化训练、放归及后续保护管理工作开展。

  猞猁130多天野外活动监测结果显示,其已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表明此次野化放归非常成功并取得阶段性经验。

  据介绍,此次饲养管理过程中,通过遮挡玻璃面减少人为干扰、利用兔鸽活食锻炼其捕猎能力等一系列野化训练工作对放归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首次在放归地搭建野化训练场进行野化放归,证明青海省具备合适地区搭建临时野化训练场地放归野生动物的可行性。此外,为救助放归野生动物佩戴卫星项圈可以准确掌握其野外活动规律,有助于对猞猁等大中型猫科动物开展科学有效的野外救护和放归工作,提升救护、野外放归的成功率。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