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子的野保行动:父子接力照料雪豹3年 白唇鹿在护林员家成长
护林员多加和白唇鹿。
目前寄养在根秋泽仁家的雪豹。
根秋泽仁和母亲照看雪豹圈舍。
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真达乡更思村,村民根秋泽仁家小楼前的院落里住着一位特殊的“客人”。每当有人靠近,它就会发出怒吼,甚至举起爪子,作出将要攻击的姿势。这是一只年迈的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1月12日,根秋泽仁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与这只雪豹已经做了3年多的“邻居”。2017年,当护林员的父亲和同事一起救助了这只雪豹,因为乡里没有专门的救助站,就寄养在家中,“以前放归过一次,发现它没有野外生存能力,又救了回来,我父亲说要一直救助下去。”
更思村与三江源毗邻,海拔超过4000米,这里生活着雪豹、白唇鹿、棕熊、岩羊等珍稀动物。其中有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幼崽,目前也在护林员的照料下慢慢长大。
护林员救助雪豹三年 去世后儿子接力照料
根秋泽仁的父亲甲它生前是更思村的村支书,也是这个村子的总护林员。走进根秋泽仁家的客厅,一眼就能望见墙上悬挂的一排奖状与证书,它们都是甲它生前获得的荣誉。
2017年,甲它和另外几名护林员一起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雪豹。
“在岩壁下发现了它,因为流血过多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的一个前肢断了,现在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同为护林员的根呷介绍,当时这只雪豹在同另外一只雪豹抢食落败后受伤,因为真达乡尚未建立动物救助中心,雪豹便寄养在甲它家中。乡政府出资修建了雪豹居住的“铁笼”,甲它负责给它喂食,甲它的妻子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这头猛兽打扫一次圈舍。
今年初,甲它因为癌症去世,22岁的根秋泽仁继承了父亲喂养雪豹的工作。他按照父亲生前的叮嘱,把牦牛肉切成大块,隔一天给雪豹喂食一次,每次大概十三斤左右。
根呷告诉记者,当年雪豹伤愈后曾被放归山林,但他们观察发现,它已经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它的野性依然存在,但没法捕猎了。这是一只老年雪豹,牙齿已经被磨平了,按人的年龄推断,可能相当于七八十岁的老人。”
“这是我们救助的第二只雪豹,第一只雪豹比较年轻,放归后就没有回来。这只雪豹年纪比较大,我们会一直救助它。”真达乡乡长祝修涛说。
护林员每周定点巡山 山间已未见盗猎套索
石渠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据统计,这里的白唇鹿种群数量在11411-14693头之间。
祝修涛说,白唇鹿曾是许多偷猎者的目标,“因为白唇鹿的鹿角是珍贵药材,以前这里盗猎比较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偷、去捡。现在即使是树林里面有脱落的鹿角,所有人都不许捡。”
目前真达乡共有40多名正式的护林员,他们分成小组在各个山头巡逻。同时,当地按照各区域的不同情况,安装了红外摄像机,护林员可以随时对各处进行监控。“每个山头都有人,一个星期里三四天都有人巡山。通过相机拍摄到的画面,山上有哪些动物,哪些动物增加了,它们在做什么,我们都能看到。”祝修涛说。
“以前巡山都能发现盗猎用的套索,但这几年这些东西基本上看不见了。”祝修涛表示,随着近几年巡查力度的提升,在真达乡,盗猎现象几乎已绝迹。
当地将建动物保护站 更好地救助野生动物
除了寄养在根秋泽仁家的雪豹,目前真达乡还救助了一只不满周岁的白唇鹿,寄养在护林员多加家里。祝修涛介绍,今年5月中旬,护林员在巡山的时候发现了这只白唇鹿,“当时它才刚刚能走,它的母亲不知去向。队员们就把它救助回来,用牦牛奶喂养长大,现在它可以吃青稞了。等它再长大一些,我们会把它放归山林。”
“目前小白唇鹿和雪豹都是分养在护林员家里,我们还没有定点的救助中心”。祝修涛表示,专业的“动物保护站”已经在筹备中,预计明年能够开建,“动物保护站建立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会加大,保护的条件也会更好。未来散养在护林员家中的白唇鹿和雪豹都将转移到动物保护站,以便接受更好的照料。”
祝修涛说,保护野生动物在真达乡已经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除了护林员,牧民也会参与到保护动物的工作中来,“拿工资的也好,不拿工资也好,都在参与保护动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两雪豹“晨访”甘肃肃南一水电站工作区
近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一水电站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值班日志”:两只雪豹清晨来访。虽然在近几年,这已不是人类和雪豹在祁连山区的首次“近距离接触”。[详细] -
青海“网红饲养员”:疫情下“云吸大猫”
“前面这一只是‘油画’(雪豹名),它比‘水墨’(雪豹名)的毛发颜色更深一些,小时候它可没有这么活泼,长大了性格比姐姐要更外向了,它们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对人工繁育成活的双胞胎雪豹。” [详细] -
神奇生物在哪里?雪豹野牦牛猞猁金雕水母雪兔子……
近期,“国家公园省生态新高地——青海省生态文明摄影大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展示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民族团结创建成果,展现了青海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景观。[详细]